奥运特许产品尚需创意
近期门槛高,临近时竞争激烈。奥运特许的生意看来令人有点费思量。但其实,并非只有万马千军过独木桥这样一种可能,也许,还有很多别的路径 可以选择。
对体育产业运作有多年研究的专家卢东斌认为,开发这个市场的核心问题是创意,不要只把目光都盯在吉祥物身上,更重要的是相关领域、相关产品的开发比如结合了国外观光者对旅游奥运双重需求的“吉祥路线图”。突出奥运吉祥物的影响和团结亲和力的“奥运吉祥车”就都很有创意。
多年经营体育产业的华体联合国际体育顾问公司副总裁黄美群更进一步指出:“如果把整个奥运利润比作一个大蛋糕的话那么吉祥物等商品的售卖只是其中一小块。按照以往经验,举办一次奥运会都将在三个部分产生巨大利润:除特许商品外,另外两块大得多的蛋糕应该属于体育器材、设施部分和体育场馆基建部分。”
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企业恰恰没有充分享用这两块;利润更大的蛋糕。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项目主管孙静透露:“目前我们许多体育器材,哪怕是撑杆跳用的撑杆、比赛用的自行车、帆船、运动枪弹等,都仍是依赖国外进口。”国家体育总局冯建中副局长说:“中国的体育设施建设中场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体育设施建设的发展将会带动50多个相关行业的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管理模式都将大有作为,相关企业也将大有可为。”
此外,受特许条件所困的中小企业还有一些迂回的道路可走例如承接获得授权企业的加工业务;跟大企业合作,或以入股的方式联合开发奥运礼品;寻找与奥运相关、门槛较低、比较边缘的门类,等等。总之,只要寻找好跟奥运相关的切入点,任何一种产品都有可能成为市场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