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动了心思。“把清芬的客户吸引到我这里来,生意一定更加火爆。”2000年5月,黄如斌建设的“华中五金电料灯饰批发市场”正式开业。
不通“脾性” “旺铺”变仓库
打定吸收清芬客户的念头后,黄如斌提出新入市场的商户“免租一年”。这一招果然也吸引了不少商户前来,开业时一楼五金电料已经有300多户,占全部铺面一半。
可是,他很快发现事情不对劲,开业一个月,生意反而越来越冷清。原来想把整个清芬市场搬过来,可现在这些入驻商户不仅没从清芬市场搬过来,反而只租这里的铺面当仓库用,主要买卖还在原市场内做。要了店面却不开门,不开门就没人气,根本没法吸引消费者前来。经打听,他才知自己没摸清市场脾性:批发商户喜欢在“街铺”上做生意,不习惯“上楼”经营。
黄如斌心急如焚,他赶紧从周边城区引进皮革鞋料商户,填满一楼所有铺面想带动市场人气。
他原以为这样会刺激原有商户开门,谁知适得其反。鞋料店只做武汉周边县城的鞋料批发生意,早上天没亮就开门,到了上午八九点已经关门。而五金电料商户早上六七点开门,晚上五六点才关门。五金电料还在做生意的时候,鞋料店已关门了,根本起不到带旺人气的作用。
为了鼓励五金电料商户经商热情,增加人气,黄如斌只得另想办法。他又提出“开一家店门一天就给20元钱”,这样商户们才陆续开起店来,吸引来客户。黄如斌又抓紧时机做抽奖促销,总算转亏为盈实现一年利润达200万。
找到感觉 批发转零售
2004年,黄如斌带着满腹疑问亲自出差,对全国多家大型市场进行考察。他发现,随着国内大城市物流业的发达,批发业逐渐萎缩。许多二级城市的批发商,都跳过省会城市的批发市场,而直接到生产基地去进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