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扶持计划也似乎为“弯道超车”的中国车企增加了更多底气。在2010年11月举行的第二十五届世界电动车大会上,中国车企的表现分外抢眼。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及奇瑞、比亚迪等中国车企悉数到场,以旗下全新的电动汽车阵容高调参展,这种前所未有的阵容让国际汽车巨头们格外震惊,一位跨国汽车巨头的总裁甚至惊叹地说,“除了中国,在其它国家恐怕很难看到这样规模的电动车展。” 中国电动车“井喷式”发展引起了业界专家的忧虑。“电动汽车热已经堪比1958年的‘大跃进’,各地、各个企业都在搞电动汽车,但是很多企业都是靠购买一些核心零部件进行组装,然后来享受国家的补贴政策,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并不多,这些现象值得警惕。”一位汽车界人士撰文指出。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著名汽车评论员薛旭对《中国企业报》记者分析指出,因为政府支持,所以汽车企业就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但是,技术问题始终是最核心的问题。
正如薛旭所言,表面上风光无限的中国电动车发展之路陷入了无法突破的瓶颈,诸多大手笔打造的电动车大多数只能停留在展会上或概念中。
盖世汽车网研究院专家分析指出,目前的电池技术还远未成熟。电池的能量密度与汽油相比仍差上百倍,远未达到人们所要求的数值。至于电动车什么时候能够解决无人可以给出时间表,可能是10年、可能是20年,也有可能永远无法解决。
“目前国内还没有纯电动车在市场上销售。”比亚迪公关部负责人易泽民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除电池之外,电动车要投放市场还需解决充电设备问题,要大规模地建充电站,目前这些基础的技术和设施还并不完善。”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目前,进入中国市场并且有量产计划的外资品牌电动车也是寥寥无几。据悉,除日产的Leaf聆风之外,近一年内预计投放中国市场的只有雪佛兰Volt沃兰、宝马7系及奔驰Smart纯电动车等少数几款汽车。
混合动力回归
电动车成为主角尚需时日,但我国节能减排的需求却日渐紧迫。
“十二五”期间,我国要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这些约束性指标明确表明我国节能减排的决心及迫切需要。到2020年,我国承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
在这种情况下,热效率比普通燃油发动机汽车提高10%以上,废气排放改善30%以上的混合动力机车无疑成为解决当前汽车与能源矛盾的最佳途径。
有消息人士透露,即将正式实施的《规划》中,混合动力汽车将成为真正的主角。《规划》中提到,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2015年要达到“初步产业化”的目标,市场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到2020年,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节能汽车销量达到世界第一,年产销量达到1500万辆。
晏一平指出,纯电动技术需要一个成熟发展的阶段,虽然不少车企都做了相应的研究,也推出了一些车型,但是在现阶段,纯电动汽车并不是主角,相对来说,混合动力技术更加成熟和完善。
“在全球市场,电动车都卖不动,但是混合动力汽车却非常看好。”著名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对《中国企业报》记者分析指出,混合动力最大的优势还是环保。对传统汽车来讲,怠速、低速状态污染最大,高速时排放良好。混合动力在低速车况下,由电池提供驱动力,在高速时发动机加入工作,因此在降低碳排放方面优势非常突出。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