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千——作为一个连锁餐饮的领跑者,在经历一系列事件之后,2011年9月22日,在上海味千中国总部,其行政总裁潘慰首次接受了记者的专访。随着时间的推移,事件的发展,她愿意拿出自己新近的体会与业界分享。
不可否认,味千拉面(拓展选址信息)是餐饮连锁品牌中知名度较高的。出这样的事件,对其名声、销售乃至股价,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那么,事后味千在做什么呢?
“当然是总结经验和教训。”潘慰首先为记者“回放”了事件的整个过程:7月20日到8月20日这段时间,媒体“轰炸”集中在8月初,关注焦点一是骨汤,二是添加剂,三是厦门中心厨房的关闭。
7月21日,先是BTV-5播出一条新闻,未点名批评了一家拉面店骨汤并非当场熬制,接着网络也出现了同样新闻。按新闻报道中若隐若现的LOGO索引,开始有媒体给味千拉面打电话要求采访。媒体关注的焦点在于,号称用猪骨熬制的味千拉面汤底是不是用专门的汤粉和汤料调制的。
面对质疑,7月25日味千中国总部相关负责人明确做出回应,称味千拉面的汤底系由骨汤浓缩液兑制而成,不过这种浓缩液也是由猪骨熬制所得。潘慰说:“我们在网站和报纸上郑重地声明了,味千的汤是百分之百用骨头做的。”7月27日,BTV财经频道也专门采访报道了潘慰,说清楚了这个事情。
7月31日,又有媒体爆料,味千拉面的面料违规添加食品添加剂山梨糖醇。虽然有专家出面解释,山梨糖醇在食品里面主要用于水分保湿剂.“为什么用这个保湿剂,就是这个山梨糖醇,这个在日本食品法和国际食品法中是有的,我们又是日本的连锁店,肯定要按照他们的商业规则。味千一直按要求在有关部门备案。2009年后经过味千的申报,国家批准合法在面制品中使用这个添加剂。媒体的一些报道还是不了解这个背景。”潘慰解释说。但该消息紧随“骨汤门”之后曝光,无疑也成了媒体新闻报道的焦点。
8月1日,味千被迫将厦门400平米的中心厨房关闭。这家中心厨房的卫生许可证7月底到期,因申报体系有变,审批时间延长,迟迟拿不到手续,虽然并非“没有营业执照”,但中央厨房藏身城中村、厦门加工厂“见光死”等报道,让味千有苦难言。
8月5日,味千在港交所临时停牌。8月11日晚10点,味千发布致歉公告,首次承认其使用猪骨汤原液做汤底,并向中国农业大学和广大消费者道歉。味千公司还承诺,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规,公司将规范宣传,提升服务水平更好的为消费者服务。
8月22日,上海质检部门检测结果也显示味千拉面完全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味千希望广大消费者放心食用。9月14日,上海餐饮协会授予味千“健康美味愉快”放心店授牌。
业内人士认为,通过中央厨房标准化生产,味千拉面才可以为所有的连锁餐厅提供统一的面食产品。同时,全世界大多数知名的现代餐饮连锁企业,也基本采用了中央厨房的生产加工方式,在保证食品的味道和品质上被证明行之有效。
“我们对微博时代的认识不够”
潘慰1996年在香港创建中国第一家味千拉面店,当月盈利,获得开门红。但味千的成长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进入内地后也经历过水土不服,但味千都挺过来了。经过10多年的发展,味千中国的品牌得到迅速扩张,目前已经开出601家门店,成为在中国餐饮百强中排名第11位的大型餐饮企业。本次“骨汤门”风波造成的损失十分惨重,公众指责,销售下滑,股票市值两周蒸发65亿港元,8月5日被停牌,8月15日复牌再跌7.24%,股价跌回1年前,连续5年蝉联胡润餐饮富豪榜首富的女掌门人潘慰的个人财富也因此缩水7.18亿港元。
“事件之后这段时间我们几乎天天在反思,如果是食品安全出了问题,味千恐怕真的难以复原。”潘慰说,“幸好我们的600多家店对食品安全的‘硬考验’还是经得住的。”上述事件并未涉及食品安全事故,潘慰认为这是企业的安全底线还是稳固的。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