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次味千“被狠狠上了一堂课”。在对事态的反应上,在对局面的控制上,味千显然太慢了,时代进步了,社会对企业的要求提高了,这是人人皆知的事实。但对这个事实认识得是否到位,就有天地之差了。味千显然属于“地上”一列的。
“我们对微博时代的认识太不够了,对资讯传播速度严重低估,”潘慰说,经过此次“洗礼”,味千高层的危机意识大大提高,对如何健康地做大企业有了深刻的思考,“以前总觉得只要守法、合规就行了,对很多事情的敏感度不够,实际上,危机处理无小事。”
味千拉面2007年3月在香港成功上市。“但上市不等于企业的一切都透明了,公开的只是一部分数据而已。”潘慰说,产品生产流程、管理流程的透明还远远不够,公众很容易产生误会。味千在本次风波中的一个教训,就是意识到必须在企业透明度方面加以改进。
潘慰坦言,我们以前没有专门的PR部门,由IR部门兼做,这是不够健全的,也不够专业。现在看来,PR部门必须得有,而且得加大力量。
制度建设是根本
“味千的境遇对业界也是一个提醒,”潘慰说,“以前业界一直在学习味千的标准化,现在对此也产生了怀疑,其实大可不必。”始创于1968年、以九州熊本为中心的味千拉面,实行标准化已有40多年。熊本原本也是现场熬汤,店开多了,发觉诸多问题,便研发了中心厨房,便产生了标准化。所谓标准化,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环保考虑,比如可以用专门设备集中处理污水。
味千有自己的质量管控委员会,采购、质量、运营全部由核心高层亲自管理协调,形成完整的安全链条,保证从供应到物流到制作,直至上了饭桌,每个环节都没有问题。
味千对供应商的管理,是逐步完善FD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的简称)体系。具体到味千,日本定期考察以及自身建设的制度完善等,与服从政府有关部门的严格管理并无矛盾。如政府要求500平米餐饮店必须配备一名品控员,味千10年前就做到了,而且不足500平米的也配备了。
“当然,食品连锁业标准化最大的好处是口味的统一、不走样,日本的食品加工技术非常先进,出乎我们的想象。我之所以引进味千这个拉面,就是因为参观了其背后的工厂,先进、完整、卫生,不懂食品的人完全可以依据标准化做得到、做得好。”潘慰说。
“回头对照中国,做餐饮的很多,做大的也不少,但跨区域做大的却很少,原因何在?”潘慰分析说,一方面因为食品加工的水平不发达,日本能做到成品化、半成品化,再大的量,口味都不走样,靠的就是中心厨房;另一方面因为物流有很大问题,尤其是冷链。食品保鲜、味道不走样得不到保证,中餐都有这个问题,口味保证靠的还是大厨的手艺,靠的是极不稳定的经验,而非物流。
“为什么炸鸡、汉堡、匹萨、日本拉面能跟着万达广场开遍全国,就是背后的标准化起到了支撑作用,即食品加工水平达到了一个高度。”
潘慰说,日本风为何能刮起来?好吃,容易做,根本原因在于食品加工业发达。这是中餐业界需要认真思考并深入学习的。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