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厂房有望逐步投用
潘慰自信地说,味千是大陆餐饮业内唯一做大型工厂的。
为了将标准化“进行到底”,味千已决定投资8500万美元(约5.5亿元),在上海、天津、成都和东莞建设4个半成品和原料生产“第四代厂房”,以保证产品口感的一致性和达到集约化安全控制的目的。这些厂房的功能,一是生产拉面产品,二是中心厨房,三是物流储存,四是职业培训。
4个第四代厂房都已在建设中,上海闵行工厂10月份即将搬家,东莞工厂一期已投用,成都、天津的都在建设中,明年年底前全部落成并投用,运营能力可以支撑1800家店的供应销售。味千现有600多家店,规划到2013-2014年做到1000家,工厂产能建设先行。现有的13个中心厨房,每个400平米左右,待4个第四代厂房投用后,即退出做为仓储之地。
有意思的是,味千拉面(拓展选址信息)骨汤门事件震动了很多同行。一些餐饮业者为了证明自身的“清白”,不惜冒着泄露商业秘密的风险,公开曝光自己的进货渠道、制作工艺等流程。
说到加大企业透明度,潘慰也承诺,上述厂房落成后,将邀请媒体以及公众参观,“工厂一日游”我们打算先做起来,让公众了解我们。
潘慰表示,经历这些事件之后,想对业界说:“做企业做大了,上市不是终极目的,只有将管理、产品真正做好、做透明了才经得起各方面的考验。做好了,还需要让人们知道你的好。实际上,你的更多合法合规的做法,公众并不了解,他们看不到。但企业该做还是要做,做在前面,做深入了。如果做得不好,要敢于承认,并积极改进。”
小链接
日本味千和中国味千
在日本,拉面店的布置和很多小型的寿司店相类似,操作间和顾客的就餐空间是连为一体的。店面中央往往是操作间,操作间的外圈是吧台一样的就餐位。顾客可以清楚地看到食物的整个烹饪过程,就餐过程中还可以和店家拉几句家常。
这样的门店构造有一个好处,就是店家的所有动作都在食客的监督之下,原料是否新鲜,操作是否规范,包括残余物的处理,众目睽睽,真的很难做什么手脚。
味千拉面1968年创立于九州的熊本,虽然在东京只有一家门店,但是九州的拉面在日本有口皆碑,味千能以九州为重点发展到100多家门店,已经是相当了不起了。
1995年,香港人潘慰取得了味千拉面的中国总代理权,将其独特汤料技术引入中国。1997年,潘慰将内地的首家门店选在了深圳最繁华、人流最大的华强北黄金商圈,不仅门店面积是九州味千拉面店的五倍之多,达160平方米,并且与肯德基、麦当劳毗邻,从一开始就将味千摆在了与这些洋快餐同样的高度。只在黄金地段开设门店,自此也成了味千拉面选的址原则。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味千中国的品牌得到迅速扩张,目前已经开出601家门店,成为在中国餐饮百强中排名第11位的大型餐饮企业。
可以说,味千拉面确实源自日本,但却是一个在中国成长和壮大由中国人经营发展起来的。在中国人心中,这个日本九州岛的区域拉面品牌现已发展成为日本拉面的代名词。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