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难敌运营商
2011年末,三大运营商成功搭上了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快车:中国移动旗下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中国电信旗下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中国联通旗下联通沃易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均获得了移动电话支付和银行卡收单业务许可,翼支付和沃易付还获得了固定电话支付的许可。
一方面,电子渠道业务模式是电信交费手段的必然趋势。几年前,电信运营商就通过铺设实体营业网点进行市场扩张的手段,在互联网时代越发显得不划算。这时,各家电信运营商的“网上营业厅”开始展现在人们眼前。运营商将业务服务模式搬到网上,使每一台能上网的电脑都能为其营业网点,运营成本骤减,这是一笔精明的账。网上营业厅作为电子渠道的标志被三大运营商提到了空前的战略高度。
但网上营业厅不是电信运营商的独角戏,无论是联通的全国网上营业厅,还是移动、电信按地区设的分公司网上营业厅,都离不开支付宝、易宝支付等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积极助阵。
在移动支付标准方面,中国移动曾与银联斗法。银联推13.56MHz频率标准,中国移动则自主开发2.4GHz频率。凭借支付与生俱来的金融业务属性,并背靠央行,政策实力很强的银联一度让中国移动如骨鲠在喉,加之运营商内部不齐心,中国联通拆台中国移动,致使电信运营商在移动支付标准陷入被动局面。
在争夺移动支付标准失利后,中国移动也曾在2010年通过以398亿元人民币现金入股浦发银行的形式,想要曲线入主移动支付。中国移动通过广东移动,持有浦发银行20%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中国移动意在凭此进军手机支付领域,拓展移动金融业务。
“从企业获牌的业务类型上看,央行充分肯定了三大运营商在移动电话支付方面的优势和所作的探索,但此业务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短时间内不可能大规模铺开。”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表示。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总经理张维华表示,从国内目前情况来看,到2011年10月份,中国已经拥有了超过9.6亿的手机用户,3G用户达到了1.1亿。手机上网用户超过3亿,我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已经具备了高速增长的客观条件。基于各方拥有的独特资源,移动支付市场将出现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如支付厂商和终端厂商的合作、银行和运营商的合作、银联和运营商的合作、支付产业联盟等等。
运营商支付牌照获批,以及移动终端的日渐普及,将对移动支付起到极大推动作用。其实,早在前两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申请时,三大电信运营商就提交了申请资料。北京赛迪创新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投资决策事业部总经理表示,由于运营商在支付细分领域具备先天优势,这些优势足以使其形成行业垄断地位,所以才迟迟未获批。如今,支付宝、快钱第三方支付企业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电信运营商作为行业新进入者,其支付公司起步较晚,在软硬件及对自身第三方支付产品盈利模式、资源投入调配等方面的考虑还不够周全。加上目前支付宝、银联等成熟企业已强势介入运营商看好的移动支付领域,运营商未来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开展业务创新将成为其重点考虑的问题。
不过,虽然运营商在进军支付领域的道路上不可能畅通无阻,将面临传统支付企业的竞争,但是运营商获批牌照将极大地推动移动支付发展,而银行只能对移动支付的市场望洋兴叹。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