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有很多知名企业未备案,长期下去会有哪些后果?
赵新春:《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商业特许经营备案管理办法》实施已有五年多,但仍有很多特许经营企业未备案,长此以往,必将损害《条例》及《办法》作为Cye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不利于我国特许经营市场的规范发展。同时对于企业来说,投资人会对特许人的招商资格和特许经营能力产生质疑,降低企业的公信力,增加诉讼纠纷中败诉的可能性。
匿名考察加盟商防止被骗
记者:在个别不法经营中,经常出现“打一枪就跑”的“伪加盟”情况,并以此来骗取加盟费。作为加盟者,应如何防止被骗?
赵新春:目前社会的确存在很多类似“骗子公司”,而且这类骗子公司手段极其高明,他们的公司、商标一般都是合法注册的,办公场所装修豪华,给人的印象是“公司非常有实力”,但实际上其所承诺的根本做不到,加盟商往往在缴纳加盟费后才知道上当受骗。
对于此类公司,加盟商首先要自己擦亮眼睛,在加盟之前,多方了解特许人的信息,比如可以去工商部门调查一下企业是否曾经遭到行政处罚,也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一下有没有针对该公司的负面报道等。
但最有效的办法是,匿名考察特许人现有加盟商的经营情况,从现有加盟商处了解特许人合同执行能力,或者直接要求特许人提供若干家现有加盟店的地址,实地考察这些加盟店的经营状况。一个正规经营的特许经营企业很乐意让潜在的加盟商实地考察加盟店,而“骗子公司”往往害怕露马脚,不敢把加盟店的地址告知投资者。
对于已经上当受骗的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诉、法院起诉或者去公安机关报案等方式解决。
监管方式
三种方式共同监管
因为备案的性质不是事前审批而是事后监督,那么,对于未备案的企业应如何监督?对此,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也给出解释:
一是通过备案机关监管。《条例》对于应备案而未备案的特许人规定了明确罚责,备案机关发现未备案的企业,经查属实会首先下发限期备案通知,如限期内仍不备案的,按照《条例》规定进行处罚。
二是通过社会公众监管。商务部通过商业特许经营信息管理系统发布相关信息,旨在通过社会舆论和市场的压力,促使特许人依法办事,改正违法行为。
三是通过12312投诉平台监管。12312是商务系统统一的投诉平台,社会公众凡发现属《条例》规定情形、应备案而未备案的特许人,均可进行投诉。所有的投诉信息将由商务综合执法部门去查实。
典型案例
加盟商被骗事件屡有发生
业内人士指出,特许加盟是个人创业的好途径,因为正规的特许加盟商会提供产品、管理、销售等方面支持,就像背靠一棵大树。但是目前,很多人借着特许加盟的旗帜,做的却是不法勾当,甚至以此来欺骗加盟费。
本报就曾关注过类似“伪加盟”事件。2011年11月7日报道的《怪异加盟连锁先签约再考察》和2012年4月20日报道的《加盟掏3万 回报得5元》就是典型案例。而记者查询文中提到的两家企业重庆点食成金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和联华在线电子商务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均未在商务主管部门备案。
尤其是联华在线,自称是网络大联盟,公司名称就换了好几个,通过“年赚百万”的宣传招揽人气,取得每位加盟商数万元至十几万元不等的加盟费后就停止“服务”,等这些全国各地的加盟商感觉上当、来京维权时,公司负责人就玩起“失踪”。
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如被特许人的特许经营权益受到侵害,被特许人可通过两种途径维权。一是行政渠道。根据《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特许人未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备案。二是司法途径。商业特许经营关系是基于合同而建立的,所以当被特许人的权益受到侵害而寻求赔偿时,可通过司法途径,向人民法院提起相关民事诉讼以获得相关赔偿。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