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公司的一个决定让李佳左右为难。“公司派遣我驻日本工作,我知道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对于那个小店,我更是难以割舍。”于是,李佳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出国的机会,连工作也一并辞退,专心下海了。
老板娘的亲自督战让小店更上一层楼,很快成为了河南中路站内一支独秀的商铺。树大招风,李佳的店铺开始遭到“围堵”。周围的同类店铺开始纷纷进相同款式的衣服,但是这一招对已经积累了一批老顾客的李佳似乎并不奏效,而且发生了让她哭笑不得的一幕。“因为我的店实在是太小,连人都站不下,别说是换衣服。所以有些顾客就跑到别的店去试了之后,再回来告诉我:‘就要这件,我试过可以的。”
之后,站内的所有商铺以“商铺经营者必须是一房东”为由,联名向物业接二连三地投诉。就这样在非个人经营失当的情况下,李佳无奈地为第一次创业划上句号。
选址青睐交通要道
工作飞了,小店没了,面临重创的李佳心情荡到谷底,满腹说不出的委屈,甚至开始负气地假设“如果”——如果当时去了日本,说不定现在也干得好好的,拿着不错的收入,有着不错的前途。
假设归假设,在关键时候李佳还是保持着冷静清醒的头脑。“在这个时候,对于创业者而言最忌讳的就是头脑发热,妄下决定,无论是急忙忙去重新找工作,还是寻觅店铺开业。”
在休整了两个月之后,李佳盘下了襄阳路市场内的一个摊位。“在襄阳路经营的几个月没有亏钱,但是也没有赚到什么钱,因为房租太贵,每月一万元,挣的钱全部交给了房东。我分析一下,在这个市场内主要以仿冒名牌为主,这类商品利润是非常丰厚的。而做自己的商品利润很薄,也很难出挑,获利不是特别容易。”于是,在合约至一段落房东准备提升租金时,李佳果断地结束了租约。
而这时,李佳的其他几个店铺已经陆陆续续开张了。这些店铺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都在轨道交通沿线,或者毗邻公交枢纽。两家进驻赤峰路轻轨站,一家位于浦东,还有一家就是前文提到的徐家汇地铁商城。
俗语云: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但“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并不在少数,变换门庭的更是大有人在。实际情况并不似俗语所言般欢欣鼓舞。
李佳认为:“选址于轨道交通的一大好处就是房租相对便宜,徐家汇商城店铺月租6800元,赤峰路轻轨店铺月租4000元。但轨道交通沿线也有它的劣势,就是客流相对固定,较少会有新的客源补充进来。这就要看后期的经营了。”
与第一次租得河南中路的商铺异曲同工的,李佳的店铺大多是偶然之下,从他人手中盘转而得,就是经过她的手,商铺往往起死回生。“我在商铺选址上从来不相信风水,也不会费特别多的功夫特地为之奔走,寻店只要以机遇为主。在看到有商铺转让的信息之后,我首先考察的是周边的人流,一旦人流可以得到保证,那么只有可能是经营者的货品上出现问题。而这部分问题是可以靠人为解决的。所以,只要是客源充足的交通要道附近的商铺,价格合适,我都会将它拿下。”
另一个李佳在寻店时的偏好就是青睐小面积店铺,大小在十五平方米左右。一来可以减轻租金压力,二来在商品有限的情况下不至于店堂显得太空。
店开得多了,布局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赤峰路有两家经营内容完全不同的店外,李佳把自己的另外四家店尽可能地分布到全市的各个区域,从浦东到浦西,从东北角到西南角,她说,至少自己不能跟自己抢生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