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荆州市干菜市场小有名气的刘范平,属上世纪80年代到沙市白手起家的一代。20年过去了,刘范平刚来沙市栖居的小平房,早已是高楼林立,他也从当年的农村穷汉子,变成了一个老板。当年他的“座驾”——一辆全身叮当响的旧三轮车,也鸟枪换炮,变成了汽车。
“这部旧三轮是当时家里最值钱的财产。”刘范平回忆刚来沙市时的窘迫,百感交集。
1965年,刘范平出生在四川万县地区奉节县的一个小山村。“那是一个连稀饭都吃不饱的地方,人均不到四分地。”作为家中的老幺,刘范平刚读完小学就辍学在家。1981年春节,听村里人说,外面的钱比较好赚,于是不到16岁的刘范平告别家人,踏上了湖北的淘金之路。
“来湖北的路上,我和同伴约定,等赚到五万块钱,就回去盖房子算了!因为在我的家乡,盖一栋房子大概要三四万。”就这样,抱着盖一栋房子的“远大”理想,刘范平和同伴开始了在湖北潜江打工的日子。
初来乍到的刘范平,手中分文无有。于是靠在砖瓦厂出砖、码头挑石块、卖冰棒为生,每天仅能赚到一两元钱。 不得已,刘范平在老乡的介绍下来到了沙市。来沙市的第二天凌晨5点,他用手中仅有的6元钱在城郊农民的手中贩了一些南瓜和冬瓜,来到航空路菜场开始了他的卖菜生涯。“从那时起,我每天能赚上七八块钱了,心里真是由衷的高兴。”回忆刚来沙市的困难日子,刘范平依然记忆犹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