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乖巧”。他来到盛大两个星期,就对外宣称,“盛大的血液,与微软的血液是一样的。”以此证明盛大没什么不好,自己也没什么不适应。但陈天桥终究是一个强势的企业家,唐骏也是一个顶级的职业经理人,不能硬碰硬,而是要讲相处之道。有人说,唐骏在盛大的角色就是:陈天桥将盛大里面的东西都做好,唐骏给它一个好的包装,然后向大家兜售一个盛大成功的故事。
唐骏刚到盛大没几天,就帮助盛大讲了一个非常好的故事,而且是到华尔街去讲。盛大当时本来是一个被大家一致认为雾中花、水中月,看不懂甚至毒害青少年的公司,但唐骏一来就如同英皇封爵,有了高贵血统。因为你可以不相信盛大,但你不可不相信一个微软中国区总裁的品味与眼光。唐骏的英文也确实了得,当然,也不仅仅是唐骏英文了得,盛大的招股说明书也写得足够好。经他这么一讲,盛大就成为当年中国所有奔赴纳斯达克上市公司里市值最高的一家公司,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而他,每次在问到这么一段的时候,还是非常客观地陈述这么一个事实:盛大上市是公司整体的成功,特别是像陈总这样的创业者的成功,我只是一个参与者,当然也是一个推动者。
每次一提到盛大,尤其是辉煌的一面,唐骏首先想到的是陈天桥,然后才是自己。这也符合他们的身份,更符合职场定律。这样的次序排列,外界能够认同,相信陈天桥听了也很高兴。
“我其实并没有带来什么东西,陈总在网络游戏方面,比我懂的多得多。我跟他们学的东西比他们学我的东西多。我帮助他们的一个重要地方是我带来了跨国公司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完善了盛大的管理团队。”
唐骏在陈天桥那里得到的“公开的”评分是“九分以上”。陈天桥也说这个“对产业还不太了解”的唐骏“对盛大的战略发展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一面是夸赞,一面是期许,两人惺惺相惜。
唐骏虽然加入盛大三年半,但他带给盛大的贡献还不可考,因为据唐骏说,“我和陈总之间没有任何分工。”唐骏每天的工作也就是“与陈总喝喝茶、聊聊天、碰撞碰撞”,不一定要做什么重要的决策。但“很多的决策都是在这么一种休闲的状态下碰撞出来的。”所以说,人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决策,算不算决策。“可能有些事情,他贡献90%,我贡献10%;有些事情,我贡献70%,他贡献30%”。当然,真正拍板的人,只有一个:陈天桥。
如鱼得水,也备受委屈
唐骏的名声确实不是在盛大才开始建立的。那是他在前一个东家—微软—创造的财富。唐骏在微软建立了自己的名声,继而在盛大又把这一名声发挥到极致。
唐骏之所以在微软能够声名鹊起,短短十年从一个普通技术员升级为“终身荣誉总裁”,演变一条从技术员—技术管理(微软上海技术支持中心总经理,后升为微软全球技术支持中心)—管理(微软中国区总裁)的成长路径,在强手如云的世界500强企业,上升速度之快,不可谓不“一飞冲天”。但我们细细分析,个中原因还在于唐骏不仅将本职工作做到最好,而且善于沟通,会“揽活”。更重要的是,他有业绩,懂人性,会管理。
唐骏在管理上将人性因素发挥到极致,主张“让他人变得伟大”。一个最细微的例子,微软公司居然想到请第三方代理公司代表微软去机场接送微软的“爸爸妈妈”—他们的孩子在微软工作。这既符合传统孝道,又让这些爸爸妈妈感觉到无尚的荣耀,更重要的是—如果公司不去接这些爸爸妈妈,这些员工也会请三、四个小时的假去机场!而微软的员工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们应该做更有价值的工作!微软员工的价值是一分钟一美元计。看吧,身为微软员工,多么伟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