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鸿祎(摄影:张广源 来源:国际航空报) 记者 陈晓颜
这个社会很现实,最后是以你挣了多少钱,你公司上没上市、公司做没做大为考量标准。如果你没有达到这几点,你很快就会被遗忘。
无数多的人都在说是跟我学做流氓软件的,最后我成了始作俑者,所有的责难都压到我身上,压力很大。
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斗士,一个战士,有点像巴顿将军,喜欢打仗,闲不下来。
互联网:不创新,毋宁死
本报记者:2年前,你曾经说创业机会最多的是互联网,现在还这样认为吗?
周鸿祎:对,我还是这么认为。 中国目前经济高速发展,每个行业都有很大的机会。但我觉得跟传统行业相比,互联网对年轻人来说,门槛是最低的。如果你没有足够的经验和资金、资源,你去造车、开餐馆难度都很大。互联网最大的优势是变化很快,很容易被颠覆,一旦出现一个新的技术或模式就很容易通过互联网传播,颠覆市场上原有的领先者。所以我个人感觉在互联网不一定能挣到更多的钱,但对于有梦想的年轻人来说,互联网应该是一个好的创业机会。
本报记者:互联网创业现在还有哪些空白点?
周鸿祎:互联网有一句话叫“不创新,毋宁死”,就是说互联网一定要创新,如果看到网游很热,搜索很热,Facebook、Mys-pace很热、视频热,就一窝蜂,其实,这都不能作为创业点,一定要去想怎么样去创造别人没有想过的模式,包括互联网产品、技术的创新,还有就是跟其他行业的正交结合,比如电子商务等,总之,发挥想象力,互联网创业的空白点还是很多的。
本报记者:从你的经历看,创建3721、把雅虎中国改造成一个创业型公司、做天使投资等,你似乎对创业情有独钟,为什么?
周鸿祎:有句话叫性格决定命运,我比较有冲击力,有想象力,喜欢与众不同,去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也喜欢去尝试学习新鲜事物,所以,我早就想做一个创业者,但我创业并不是浅尝辄止,在每件事上都做了一些事,比较有心得,也很享受把一个企业从小慢慢做大的过程。我不适合做职业经理人,在四平八稳的舞台上做一个朝九晚五的工作,这主要还是性格问题。
本报记者:你曾经在自己的任期内给雅虎定了3个战略,后来不久便离开了,现在回头看雅虎,你如何评价它目前的状态?
周鸿祎:在当时,很多人都看不清我的战略对雅虎的影响,但4年后回头再看,公正地评价,2004年是雅虎中国发展最好的一年。在搜索、邮箱、即时通讯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离开雅虎。新的接任者采取了一系列错误的策略,导致现在的雅虎中国或中国雅虎,已经在搜索门户市场上的份额降到可以忽略不计了。现在雅虎中国的策略客观地讲基本上是对我2004年的一个模仿。但2004年正确的策略拿到2007年来做,时间变了,市场环境变了,竞争对手变了,很多产业变了,这种情况下就不一定能重复过去的成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