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个性:急躁葬送了3721
本报记者:你第一次参加工作选择了方正而不是跨国公司,你说更看重机会和平台,而不是待遇,那时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周鸿祎:我有一个特别简单的人生哲学,当你面临选择的时候,你的价值观应该变得特别简单,越简单,越容易做出判断。读研究生的时候,我的梦想就是做自己的企业,做软件。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我就要找到一个公司去学习,那就要考虑找什么样的工作对实现梦想有帮助,去跨国公司或者国企,要么特别稳定,要么收入高,但它并不能让我朝着目标迈进,所以这对我不重要。我不能说自己不爱钱,但有时候你为了每个月多挣1000块钱,一年多1万,十年多10万,现在CPI这么高,10万块钱算什么,它对你人生没有任何价值,但你为了这10万或者20万做出了人生的一个不正确的选择,没有去追求你人生的梦想。所以我的观点是,每个人都要有梦想,知道自己要什么,这样你才能追随自己的内心,不为外界很多诱惑迷惑。我在方正发展得很好,很多人不理解,你为什么要离开?因为在我眼里,位置、收入、Title、管多少人,都不是我要的,我要的是创造自己的企业,做出来一个与众不同的产品。如果我意识到,我继续留在这,对我的想法没有任何帮助,我会毫不犹豫地放弃这个地方。
本报记者:你说自己的缺点是急躁、作风凌厉,讲真话,优点是自我反省和学习的能力比较强,是否这样的优缺点让你成为业界比较受争议的人物?
周鸿祎:应该是,还是性格使然。我不能抱怨别人对我有误解,一定跟我的性格有关系。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比如我有时候急躁,说话往往会得罪人,我有时候会打击竞争对手。但我的敌人并不多,因为我比较真诚,对人也比较好,很多投资商当年投我,现在还要投我,很多员工当年跟着我干,现在还要追随我。包括我扶植了很多代理商让他们发展起来,所以我朋友还是蛮多的。但你有一两个敌人,类似马云这样的,弄很多黑材料在网上攻击我,就显得我比较有争议,在所难免。你只要做事情,做创新,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情,总会有不同的看法,你不可能压抑别人的观点,我就保持一个心态,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本报记者:这些优缺点带给你怎样的经验和教训?
周鸿祎:有时候会得罪一些人,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阻碍,另外作风凌厉,决策快,执行能力强,但有时候可能是一个错误的决策,很快就执行了,没有挽救的余地。比如当年跟百度、GOOGLE竞争,就一门心思想拿到搜索技术,当时有两种选择,第一是我再融一笔资金,坚持一两年,自己做技术,跟百度争,我不是第一,也是第二。但当时我比较急躁,希望快速见效,跟雅虎中国合并,换取他的搜索技术,当时没有从商业利益上考虑,而是急于拿到武器,打败百度,觉得这个在心理上比较重要,就忽视了跟雅虎的很多条款,把3721给葬送掉了。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如果自己当时不那么急躁,不那么情绪化,今天搜索的天下一定是我们和百度平分。但后悔没有用,所以我现在做事情就希望自己更加缓和一些。
本报记者:有没有考虑过如何调整自己的性格?
周鸿祎:想过,首先得加强个人修养。我做了很多反思,我给内部的创业者、团队开会时经常讲我曾经错在哪,我失败的案例,人不怕犯错误,怕的是多次犯同样的错误。我的合作伙伴齐向东,我的副总刘峻性格都比较温和,他们能对我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起到一个侧面补充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