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中”浮出水面
早在今年7月,为了理清旗下门店资产,大中电器董事长张大中注册成立了“新大中电器”。此后的5个月时间里,已经与“老大中”完成网络的转让和品牌的转让。
从苏宁放弃收购大中,到国美宣布全面接管大中仅仅两天时间,在业界眼中无疑显得“仓促”,就连陈晓也承认此前并没有对大中做详细资产评估,将“在20日之前进行资产评估,最晚25日完成。”
国美给出的36.5亿元的收购价,也远远高于业界预期———此前,苏宁电器曾对大中做了一个多月的详细资产财务评估。在资产评估完成后,苏宁电器总经理孙为民对于传言中30亿元的收购价曾明确表示“超出我们的预期”。经营了20多年的大中电器旗下门店并非都是优质资产,和其他企业一样也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债务、往来坏账等不良资产,这些无疑都对它的最终收购价格产生影响。
对此,陈晓却抛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概念———“新大中”。据了解,早在今年7月,为了理清旗下门店资产,大中电器董事长张大中又注册成立了“新大中电器”。在此后的5个月时间里,已经与“老大中”完成网络的转让和品牌的转让。新的大中公司所拥有的是大中的经营性资产,也就是说包括门店网络和相关支持零售的后台等一整套体系。而债务、债权问题都不在新大中的范畴内。
“我们托管的是新大中。”陈晓尽量让记者明白这个概念,从责任和权益来讲,原来的债务、债权问题以及说不清的三角债还留在老大中,与新大中无关。换言之,张大中对于今天的收购早有准备。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他已经为此做了必要的铺垫。
陈晓解释的收购步骤共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国美申请贷款给第三方战圣咨询36亿元,并托管大中经营。第二阶段,国美全面接手大中,同时报相关部门审批。第三阶段,将整合后的大中装入上市公司。
“卖方想早一点拿到钱。”陈晓表示,采取这样的方式,也是为了满足张大中的意愿。而且,对于目前的大中,确实也需要时间来提升盈利能力,“要让大中的经营能力达到国美的统一标准”。
按照计划,未来国美在收购第三方股权的时候,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公式:国美的购买价格是36.5亿元,或36.5亿元加上至股权购买日独立第三方公司已支付的利息减去此期间已分配的利润(扣除管理前)两者之高者。
按照苏宁此前评估结果业界预期的30亿元收购价,国美此番收购溢价超过20%。对此,陈晓称国美看中的是大中的门店资源,“目前可用于新开家电零售门店的资源稀缺,租金不断上涨。如果采取自开门店,其成本将会更高,更何况北京市场家电门店已经相对饱和。”而大中的主力门店经营了已经十多年,其物业成本等方面在今天看来,“简直是无法想象的大便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