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创业、练就翱翔本领
1985年,郑大清怀揣从亲戚朋友筹集的70元钱路费只身来到新疆,踏上了一片未知却充满神奇的土地,开始了他新的创业历程。 3月的新疆,寒风凛冽。经过几天几夜的拥挤和奔波的郑大清在走出乌鲁木齐市火车站的大门时,全部的家当只剩下1毛2分钱和一床在部队用过的旧棉被。面对人生地不熟的新疆,他不知道该走向何处?
“有一个同乡在水磨沟当小工头”突然郑大清想到了一个人,就像找到了救星,想方设法混上了开往水磨沟的汽车。 暮色笼罩,阴沉沉的天空飘着雪花,郑大清扛着一床棉絮,来到了水磨沟。
站在露天坝里,他顶着呼啸的寒风,忍受着饥饿,等啊等,从傍晚一直等到深夜,始终都没见到同乡归家的影子……
半夜里,郑大清被一阵声音叫醒。原来极度疲劳和饥饿的他,裹着棉絮不知什么时候躺在飘着雪的屋檐下迷迷糊糊地睡着了。那晚,幸亏他被同乡的邻居叫到一间堆放煤炭的茅屋里,才免遭了一整夜的风雪和冻伤。 后来,郑大清凭着懂一些建筑知识的优势,在同乡的工地上当了工班长,劳动一天能挣到5元钱。在那里,他除了吃苦干活、拼命读书外,更是细心学习人生各方面的知识和管理经验。
他认识到,光用力气打造的天空是辛劳、漫长而暗淡的,而用智慧和勤奋打拼的世界才是长久、稳固和光彩夺目的
第二年四月,郑大清回到家乡召集了40多个农民工来到新疆,并从别人手里转包了一些小工程。他带领工人们夜以继日地劳动,按时顺利完成了工程。但没有想到等工程交工后,因包工头不讲信誉,光干了几个月活,但他们没有拿到一分钱。
那段日子,郑大清日日夜夜都在忙碌奔跑着。因为这时几十个工人的吃饭都成了问题。
他对工人们说:“眼前大家虽然苦点,但是,我保证只要我郑大清在,我们一定能再找到活儿干,一定能挣到钱!”郑大清以他坦诚的人格力量、必胜的信心和超人的胆识感染着每一个人,鼓舞着人们的士气,就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很多人还是紧紧地跟随着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