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难做,这已然成为当今社会中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与时俱进、把握住那些规律性的东西,寻找到困境中的出路和应对之道。其实,失败的企业各有不同的原因,成功的企业往往是相似的,成功企业很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其领导者都拥有卓越的领导力。那么如何能够拥有卓越的领导力呢?日前,笔者专访了复旦大学EMBA项目学术主任包季鸣教授。
从领导力修炼开始
领导力修炼的六个转变
笔者:您有着非常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在目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中国现行的经济、政治体制下,您认为对领导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包季鸣: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正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中国的改革开放在继续深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继续前行,其间孕育着巨大的潜力,也交错着复杂的形势。我认为,在中国分析经济态势,就经济看经济是行不通的。我个人会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发展周期性以及哲学五个角度展开分析。两年前我在复旦EMBA讲课时,有人问我对中国房价的看法。我当时就认为,房价肯定会跌。现在我依然认为,房价还有下跌空间。因为中国的房价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还是民生指标的体现,看待这样一个问题仅从一个方面理解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不能仅仅将学习的重心放在经济领域,还应该扩展到政治、社会、管理等多个层面,并且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智慧和大判断的能力。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如今的企业转型,应当从管理者领导力的修炼开始起步。
笔者:中国的经济转型面临非常多的问题,同时宏观经济的走势也有新的变化,中国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商业模式的创新、财务金融的风险控制等方面都处在关键时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管理者该如何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修炼自己的领导力?
包季鸣:我有一个观点,领导力就是人格。每个人都有未经开发的领导潜质,就像每个人都有未被发现的运动潜质一样。我们不能做到每个人打篮球都堪比姚明,弹钢琴超越朗朗,但是经过修炼,我们必然会在原有基础上有很大的提高。在领导力修炼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实现几个转变:首先,是从注重个人转变为注重团队。当今社会,是赢家通吃的时代。过去我们通常关注领导者,而今天我们更多的关注追随者。是优秀的追随者造就了优秀的领导者。“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我们的事业要做大,是要靠一大批人全力以赴地参与。如何发挥好团队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是要从注重人治转变为注重机制。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企业管理有很强的“人治”的烙印。但一个企业想长远发展,必须依靠机制的作用。老子把领导者分为四类,其中最优者是“太上,不知有之”,即不论领导者在与不在,员工都会努力工作。领导者应该是造钟的,而不是报时的,因此他们应该将建立科学有效的机制作为企业的核心要素。这中间,最重要的又是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创新机制。
再次,是要从注重眼前转变为注重长远。比如,领导者是否考虑过,在未来三到五年时间中,哪些行业最具发展前景?哪些行业可能会走下坡路?这些都需要思考清楚。
第四,要从注重竞争对手转变为注重客户需求,不仅要依客户需要而制造产品,更要努力开发客户的需要。如果一个企业一门心思只考虑搞垮对手,而忽视客户的感受和体验,必然要吃亏。
第五,要从注重权力性的影响力转变为注重非权力性的影响力。貌恭而不心服与心悦诚服,在工作积极性上肯定有不同的体现,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让部下做到心服口服。
第六,是从注重现有能力的发挥转变为注重可能素质培养的提高。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