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研究具体「怎么做」之前,先来看看如何打好公关活动的基础——把握恰当的公关时点。
对的公关时点
什么时候是开始公关活动的最佳时机呢?
在 Suster 看来,在产品开发完成,或者说已经大体设计出来的时候,才适合针对产品展开公关活动。
当然,在目前火热的众筹平台上,就有很多团队选择了边推广边筹钱、边开发并完善产品。但不管怎么说,能够参与众筹并获得投资的项目,就算还没制造出产品,那至少在设计上也大多是已趋于完善,具备一定可行性的。当然,也有一部分公司参与众筹活动却并不上心,这就很可能导致筹款期结束仍无法顺利完成筹资,最终砸了自己的招牌。
正确利用众筹平台的方法,可以是在完成产品后,利用众筹资金来管理库存、缓解供应链压力,并且进一步完善产品。
在作者看来,产品完成、即将推向市场的时期是最烧钱的,因此众筹活动实际上更适合在种子融资、或是获得风险投资之后再来进行。
公关活动也是一样的。
直到产品将近完成的时候,创业者才能说真正、切实地了解自己手上的产品,相关的公关活动因为「心里有底」才不会浮夸又不合实际。同时,暂缓公关活动将有助于保持「创业先行者」的优势,相关的创业内容/技术/项目也不会因为公关宣传而过早暴露无遗,让对手也抢了先机、缩小差距。
因此,Suster 也相当推崇「营销在当下(Market Today not Future)」的理念——唯有当下的执行是最不容易被预测、被干扰的,针对未来的计划难免存在不确定因素。
正因如此,作者建议「在产品较完善的基础上,尽早开始公关活动」。这里的「尽早」可是比一般投资人建议的还要早。Suster 认为,当你有了完善的产品规划,并且准备付诸实践的时候,就可以开展公关活动了——要知道下一阶段的招聘、融资、初始用户群指不定就仰赖着公关活动的成果呢。
没钱怎么做公关?
在确定了公关的适宜时点之后,终于到了能够一窥作者攻略的时候,看看没钱/没多少钱的情况下,是如何做公关的。
Suster 指出,有许多公关活动是创业者可以自己搞定的——这就意味着,这些工作的成本可视之为零。
确实,挑战创业的业者大都曾在创业初期尝试过身兼数职——从产品到财务到运营到人力资源等等,可能都要自己上。因此,如果没钱专门请人来做公关的话,创业者不妨可以自己尝试着花一些时间来进行攻关活动。
以作者 Suster 自身的经验为例。
在他看来,企业的品牌建设相当重要,因此许多公关活动都是 Suster 自己组织执行的。也因此,他的风投公司 Upfront Ventures 公关年投入才可能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0 美元。Suster 非常认真地与媒体记者打好交道:
我也有许多事情要做,那为什么特地腾出时间来做好公关活动呢?一方面是因为我喜欢这些记者们,他们的专业性让我钦佩;而另一方面,保持良好的公关关系有朝一日必定有所助益。
重点来了——仅在重要时刻才准备公关活动是不可行的。公关并非是朝夕之间就能完成的事情,而是需要长久的、不间断的努力——想要和记者小伙伴们维持较好的合作关系也需要持续的付出。
作为创业公司,可以做的并不只有单方面地寻求媒体曝光,要知道,新闻天天有,媒体们也厌倦了倾听各种说得好听实际上却没什么价值的「独家新闻」了。创业公司可以从媒体的角度考虑,为其提供新闻素材,为双方建立一种互助的合作关系。长此以往,当你的公司有新闻的时候,媒体也会自发来采访了。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谁负责对接媒体,谁负责接受采访。
当然,作为一家创业公司,随着公司发展,分工 将更为明确,对接媒体、安排会议、撰写公关稿件、准备采访、润色讲稿等公关活动一般会交由专门的负责人来执行。这也无可厚非。不过有些 Boss 习惯了让相关负责人全权包揽公关活动,连访谈都是指派负责人出场,这可不是个好主意——就算作为 Salesforce.com 的 CEO,Marc Benioff 至今亲自出席许多采访。
那么,「代理人上场」与「CEO 亲自上阵」有什么区别呢?
要知道,媒体总是想要第一手新鲜又权威的资料,还有什么比直接采访创始人、CEO 更对他们的口味呢?
不得不说,想要达到良好的公关效果,你得学会如何接受采访、如何与媒体记者互动、如何构架你想要传达的「故事」、并接受现实——你必须花不少的时间,才能换回卓有成效的公关成果。
有一点点钱,怎么做公关
在默默地「零成本」公关一段时间后,你可能拿到了一笔不大但足够算得上鼓励的种子投资。这时候你或许想问:「如果我想进行公关活动,那么我该如何妥善运用这笔来之不易的投资呢?」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