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时间来催化。因此,请保持耐心。
「嘛,我对外聘公关公司不放心,要不我多聘请几个公关人员怎么样?」
实际上,不管你聘请的公关人员多厉害,他们与专业的公关公司还是有差距的。要知道,作为专门的公关公司,他们参与过更多的发布会、接触过更多的记者、更了解记者们想要什么内容,喜欢怎么写故事。简言之,公关公司的专注性、专业性更强,也更能从战略层面上帮你把握公司的公关方向——甚至还能再危急时刻力挽狂澜呢。
最后总结关于公关活动的几点:
1. 表现得人性化点
众所周知,没人喜欢听着机械化的重复措辞,一遍又一遍地宣讲公司业务包括 blabla……想要有好的公关效果,那么请记得,表现的人性化一点,好好说话。
当然,表现得幽默些也是不错的选择。许多 CEO 们的推文大都是鹦鹉学舌般地重复公司近况,不出错儿但也规矩得有些无趣;另一些 CEO 们除了发布讯息之外偶尔也会 Po 些好玩的观点,明显就有意思多了。
2. 有自己的观点
许多高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为了规避风险一般不太发表个人观点,又或者始终保持中立态度。当然如果你是 Apple 这类大公司的高管,再怎么「态度中立」,媒体们都会蜂拥而上地报道,并且而会试图从只言片语里作出各种解析。但!如果你只是初出茅庐的小公司,那么你最好还是要亮出你的态度来——当然,这并不等价于高谈阔论打击其他公司,或者发表些不那么恰当的言论。作为创业者,最好是对自己创业的行业有所认知,能给出那么些有理有据有深度的感悟来。
3. 公关力度分轻重
频繁的媒体曝光,对于创业公司或许不是坏事。但并非每一步进展都要进行大力宣传。如若公关力度不分轻重,那么人们很可能会习惯于一家公司的咋咋唬唬,真有什么重要消息的时候,反而没人会在意了——这和「狼来了」的故事是一样的道理。
当然,这也不是在推崇「少宣传、不宣传」。你还是可以选择在自家的官方网站、官方博客中输出大量的信息,但选择性地将部分内容,通过不同的渠道来进行宣传。避免让过多的信息轰炸你的受众。
4. 获得媒体技巧培训
Suster 认为,他从公关公司学到最有用的技能就是「如何恰当地应对媒体」。他本人挺较真儿,每个问题都喜欢答得仔仔细细。
我认为我有义务仔细回答,并且确保提问者能清楚地理解。
然而,在采访中,回答过多的细节很有可能让采访者的关注点偏离既定主题。相关的媒体技巧训练,能帮助作者把控访谈的节奏与走向,顺利地「讲完自己的故事而不被干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