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大道2970弄3号大楼的门楣上依然挂着“画家村”三个黑色的大字,但楼里原本近200名画家的工作室已经被万家灯火取代,那三个字过往的故事也已鲜有人知。
当年办起画家村,刘钢只是考虑给初来上海的艺术家一个落脚的地方。但是随着媒体的蜂拥报道,全国各地画家村的崛起,刘钢意识到形式背后的意义:“画家村其实是一个概念,我想把它做成一个高层次的艺术集聚区。”
经过多年没有地的困扰,近期,上海金罗店开发有限公司下属罗店北欧新镇终于同意拿出2万平方米给刘钢,签订5年合同,开发商收取租金,而招商运作则由刘钢的公司负责。
3号楼画家村兴盛一时
“您知道这幢楼为啥叫画家村吗?”连续多位3号楼的居民都摇摇头,他们搬来这幢24层高楼大都只有两三年。该楼保安丁国梁住在附近快30年,他只知道这幢楼曾经住了很多画家。画家们最后被赶走,他说是因为他们尽在楼周围的墙上乱涂乱画。
正对大楼门的一堵白墙上,还依稀看得出一块挨一块用各种颜色涂写的画展预告。当年的繁荣和画家们的个性唯此还可窥见。“你到大楼外面的围墙看看,都是他们画的,灵感来了,半夜就起来乱涂。”丁国梁说。墙壁虽经多次粉刷,还是很难完全清除,让当地的街道居委会很是苦恼。但有趣的是,画家村却被当做一个楼名保留了下来,这里的物业如今还称作“久实物业画家村管理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