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危机终结了华尔街五大投行的神话,他们或破产或被兼并或转型,华尔街投资银行模式似乎走向终结,美国正重回混业经营时代。但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处于不同的行业发展周期,独立投行在中国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美国重回混业模式
“美国历史上曾经实行过混业经营,但后来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被迫分家。”施罗德中国总裁高潮生介绍说。为了应对大萧条,美国开始推行凯恩斯(博客)主义,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在此背景下,1933年美国出台《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自此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分家,美国金融业开始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
至上世纪70年代末,由于政府干预过度,美国经济陷入滞胀泥潭,由此引发了随后的解除监管风潮。在这股解禁(反思“解禁之重”)潮中,美国于1999年颁布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金融分业经营壁垒被拆除,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重新联姻。
投资银行凭借着其独有的业务模式迅速成长起来,出现了诸如高盛、摩根士丹利等业界巨擘。据高潮生介绍,美国投行业务主要分为四大部分:一是传统的经纪业务,向客户收取交易佣金;二是IPO承销业务,帮助其他企业发行上市,这也是其最赚钱的业务;三是充当企业兼并收购财务顾问;四是自营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