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融资催生“地下钱庄”
浙江的民间融资传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地人介绍,从那时开始,民间借贷便悄然兴盛起来,很多中小企业的“第一桶金”大都缘于民间融资,真正来源于银行贷款的很少,这一状况一直持续至今。据有关方面估计,浙江的民间资金达数千亿元之多。
谈及此,浙江中新力合担保有限公司总裁周冀表示,浙江民间融资之所以能够发展得如此之快,一方面源于浙江人对朋友的高度信赖和集中力量做事的地域文化特性;另一方面,市场也确实存在,民间资金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确方便。
杭州华丹农产品(17.06,0.41,2.46%)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食用、药用真菌的研究、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农业科技企业,该公司总经理韩省华告诉记者,像他这样的“农业号”小企业到银行贷款,手续比较烦琐,又要担保又要抵押,贷款周期也比较长,“有的时候急需周转资金,不少小企业就会跟民间借贷机构拆借,虽然利息要比银行高很多,但是比较快。”
类似韩省华这种想法的中小企业主并不在少数。去年以来,国家宏观政策收紧,原材料上涨,美元汇率下跌,出口受阻,紧接着金融危机爆发……一系列内外因素使浙江的众多中小企业深陷资金断链困境。要么破产,要么借钱。在正常途径融资难的情况下,许多中小企业寄希望于民间借贷。
杭州今古时代电影制作有限公司营运总监汤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在我们这里,借钱是很方便的,当然前提是支付较高的利息,民间借贷日息一般在2.5‰至4‰之间。”汤震说,“商机一旦来了,就需要流动资金,到银行申请贷款,审批时间太长,等拿到贷款,最好的机会已经错失了,不得已就想到了民间融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