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困局由来已久,一方面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仍然借钱无门,另一方面民间资本大量闲置,并且在高门槛的制约下,合法地进入金融领域阻力重重。
嘉宾
郭田勇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周德文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
朱大鸣 知名财经评论人士
中小企业的融资饥渴已经不是“急症”,由此导致的民间借贷持续活跃,作为其副产品的高利贷现象更是层出不穷。江浙一带地下钱庄从事高利贷早已不是新鲜事,而最近又有媒体曝光,在2009年以来的宽松货币政策下,甚至出现了银行低息贷款流向了高利贷金融公司,从中谋取非法收益,而导致高利贷融资的中小民营企业陷入绝境。
一个困局由来已久,一方面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仍然借钱无门,另一方面民间资本大量闲置,并且在高门槛的制约下,合法地进入金融领域阻力重重。据统计,广东省民间资本约超过1万亿元,在浙江,仅温州一地就有7500亿民间资本。
近期,《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主旨在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这对于民间资本来说是一个大利好,然而需要思考的是,如果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继续受阻,这一政策很可能依然会缺乏现实的落脚点。
民间借贷利率攀高
《英才》:从最近一些发生的事件来看,高利贷现象又有所凸显,与前些年相比,目前这一状况呈现怎样的特点?
周德文:几年前,大家对实业比较有兴趣时,企业借高利贷相对比较容易发生,而与往年不同是,现在实业不景气,利润越来越薄,中小企业经过前几轮的折腾,借高利贷越来越慎重。作为民间借贷的主体,担保公司和其他一些贷款的团体也很慎重,因为贷款的风险越来越大,很多企业借了都不能偿还,结果造成很多社会问题,现在正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时期。
《英才》:目前有一种高利贷现象被媒体曝光,揭示自2009年执行宽松货币以来,一部分低息的银行资金被放成高利贷,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