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资本的涌入,第三方支付市场的“马太效应”将无疑被强化。黄胜利认为,这是一个市场集中化的过程,“领先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将尤其受到青睐,而小型、省内交易的支付公司则相对不被看好”。
据易观国际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持续扩大,支付宝和财付通分别以50.6%和25.2%的市场份额,占据头两把交椅。ChinaPay、快钱、易宝支付、环迅支付、网银在线和首信易支付等则以10%以下的份额列于第二梯队,其余支付企业的市场份额均小于0.1%。
易宝支付副总裁余晨表示:“资本一直对第三方支付市场感兴趣,现随着政策的明朗,资本加速进场是个趋势。但作为从事第三方支付的公司而言,是否需要资金的注入以及资金量,各家都有自己的计划。”
“对于易宝支付而言,我们从去年开始盈利,对资金的需求并不迫切。因此,我们希望吸引的是战略投资者而非财务投资者。”余晨说。
行业分水岭
政策明朗、资本涌动,第三方支付市场会不会掀起新一轮的竞争热潮?
“加大投入和业务的创新,将是第三方支付市场比拼的着力点。”支付宝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此前由于政策模糊,第三方支付对于商业模式的探索心存疑虑,各自在不同的起跑线,涉足的业务范围不一而足,而《办法》的出台,承认了第三方支付合法的地位,划定了明确的业务范围,“大家将在新的起跑线上进行比拼”。
阿里巴巴集团今年4月对外宣布将在未来五年向支付宝注资50亿元。虽然投资的具体内容并未对外公布,但从淘宝此前获得的50亿投入领域来看,支付宝未来必将在人才储备、技术研发和合作拓展等多方面发力。“也不排除收购其他公司的可能性。”支付宝相关人士表示。截至今年3月,支付宝用户数已经突破3亿,并已和超过46万家的商户建立合作。
另据余晨透露,易宝将加大业务的创新,例如对增值业务的拓展,“易宝将不仅仅为商家提供在线的支付服务,还将计划切入商家的营销活动中”。
此外,艾瑞咨询分析师胡媛媛认为,《办法》的颁布将促使目前互联网型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向金融型转型,“结合之前汇付天下获取基金支付资格事件可以看出,国家有意逐步将第三方支付引入类似基金等交易金额大,对安全、风控等要求很高的领域”。
不过,曹飞表示,政策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从限制准入门槛、规定业务范围等方面帮助第三方企业降低了风险成本,但同时也可能限制了业务的创新,“第三方支付的监管是从保障消费者利益、商家利益出发进行制定,对业务范围进行明确限制,也将必然缩小创新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