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法》的有效执行仍需后续出台相关细节的监管法规。”曹飞说,“但从经验来看,金融行业的监管相对保守。”
此外,虽然央行对外明确表示,非金融机构申请《支付业务许可证》数量不受限制,但在曹飞看来,“第一批牌照什么时候发,发给哪几家,都将影响着市场格局。”
非法交易走向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第一季度末,共有260家非金融机构法人按要求向中国人民银行提交了支付业务登记材料。“对于多少家非金融机构将能取得‘牌照’,我们现在很难预计,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中小企业将被排除在外。”曹飞说。
胡媛媛亦表示,“没有足够资源提高安全及风控的支付企业将退出市场,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
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约从2005年开始,短短五年间取得较大发展。据易观国际公布数据显示,2010年第1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081.6亿元,其中互联网支付达1999.4亿元,环比增长13%。但与之相伴,利用第三方支付进行涉黄、涉赌业务,以及病毒、欺诈等现象层出不穷。
“大型支付公司依靠和商家合作,从交易费中收取一定量的佣金生存。但中小型公司,合作商户少,利润有限,这诱使他们采取非法途径获取利益。”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此外,由于第三方支付主要扮演着平台转账的功能,它对金额交易的构成、来龙去脉等也不容易做出判断,这客观上也导致了涉黄、涉赌和洗钱现象的发生。”该人士说。
据公安部网站公开信息显示,江苏苏州侦破的“乐天堂”开设赌场案中,抓获快钱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梅某。经查梅某与境外赌博集团勾结,协助境外赌博集团流转资金30余亿元,快钱公司从中获利1700余万元。事件发生后,快钱公司对外发布澄清书称,“商户是采取恶意隐瞒手段,在正规业务的掩护下,从事非法交易。”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快钱案例的具体情况,目前外界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第三方支付平台不投入精力和人力进行审查,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从事非法交易并不存在太大难度。”
“《办法》中没有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如何进行自律做出规定,但却起到警示作用。”该人士说,“以前对从事非法活动的企业主要是警告批评,现在则将被取消《支付业务许可证》,惩罚力度的加大,有助于净化行业。”
曹飞表示,“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对商家业务做非定期的严查,并建立相应反馈机制,以帮助打击非法交易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