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大宗商品价格的一路高歌,令输入型通胀压力猛增。
一季度,中国铁矿砂进口量增长14.4%,价格上涨59.5%;原油进口量增长11.9%,价格上涨24.3%;成品油进口量增长27.7%,价格上涨18.8%。这三类产品进口额合计比去年同期增加275亿美元,其中因价格上涨直接导致进口增加177亿美元,占比近2/3。
中国经济发展对国际上的资源、能源类大宗商品的依赖程度逐步加深,其中石油、铁矿石和铜三种产品的对外依存度已经分别达到了55%、60%和70%。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PPI有直接的传导作用,并会间接影响CPI。
国内劳动力价格上涨的趋势也十分明显,这成为CPI走高的又一推手。**********本<文<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近期在珠三角经济区调研发现,当地企业2009?2010年间用工成本普遍上涨30%到40%,2011年预计仍继续上涨10%到15%。**********本[文[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抑或迫近,这使得劳动力价格将不可逆转地长期上涨,成为普遍共识。”中信建投证券策略分析师郑联盛对记者表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给出了工人工资上涨的另一种循环,即货币投放过多,导致资产价格特别是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直接导致消费价格中的居住类价格上涨,并驱动人工成本上涨。同时,近两年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也促使农民工的用工成本增加。**********本<文<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王军表示,劳动工资的上涨将不断推升企业的成本,使产品价格和服务品价格升高,而物价水平的升高,反过来还将进一步促进劳动工资的上涨,形成“工资—物价”的螺旋上升趋势。**********本[文[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上下游产业两重天
终端消费品价格上升,仅仅是最直观现状。更为深远的影响,是生产链条各个环节上产品价格的不同走势,将给各类产业在未来2~3个季度的生产及利润空间,带来明显影响。
“当前物价上涨的形势,对上下游产业将发挥截然不同的作用。”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一般分析认为,以铁矿石、钢铁、有色金属为代表的上游原材料产品,将因目前的物价上涨形势而获得更多利好。
对此,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一方面,主要因为美元贬值而形成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因为人民币升值而构筑起一定的缓冲,从而使国内的原材料加工企业在进口价格上减缓压力。而另一方面,由于身处产业链的上游地带,从而使得这些企业具有较强的成本转移优势。**********本<文<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2011年地方政府面临的一系列工程任务,对上游原材料产业的需求,形成较强的支撑作用。”李迅雷说,“从而使原材料产品价格上涨成为今年的大趋势,并扩大这些行业的利润空间。”**********本.文.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地方需求的一个重要来源,在于各地方在2011年必须完成的保障房建设指标。住建部曾于2011年3月表示,全年计划建设保障房1000万套,而这一规划将形成1.3万亿元投资。“由于通过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硬性指标推进,这一部分形成的投资可以说是‘板上钉钉’,从而使得各地方对钢铁、水泥及上游建材产品形成巨大需求。”李迅雷说。
投资需求的另一个主要支柱,来自于区域结构逐步调整下、中西部大规模提速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一趋势在2011年第一季度投资数据中已有显现。**********本[文[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1~3月,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9465亿元,同比增长25%,环比增长1.73%。其中,中西部地区起到主要拉动作用,西部地区在1~3月的投资增长达到26.5%,而中部地区则高达31.3%。**********本<文<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这一投资格局会成为一个中长期走势,对上游产业的产量及产品价格发挥明显作用。”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说。
如果说物价上涨在未来2~3个季度对上游产业将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那么以终端市场为主要发力对象的下游产业,则将面临更多的“利空”因素。**********本[文[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调研的情况表明,2009年以来,无论是原材料成本还是人工成本都出现了明显的上涨,2009年~2010年, 原材料成本最低涨幅达到15%左右,其中餐饮业的原材料成本涨幅为100%,电子行业成本上涨35%左右。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