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国家周刊》:你认为这次物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本<文<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陈东琪:不仅是大宗商品本身的需求增加带来的价格上涨,更重要的是,大宗商品是美元计价的,美元本身是超历史投放的。
美元投放量大,会带来美元贬值性通货膨胀的全球泛滥。消化这个因素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尤其是对农产品和资源依赖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大量买进以美元计价的商品,因此输入性通胀和物价上涨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从企业的角度讲,国内资源品的税费增加。尽管对短期的影响边际量不大,但是它会持续影响。企业的总成本增加,这种成本要素涨价带来的物价上涨,不是限价措施能解决的。
这次物价上涨既有市场的原因,也有政府的原因,是多因素造成物价总水平上涨。市场原因有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农产品周期、外部输入等,政府原因如提高粮食收购价,提高电价、油价和其他公共品价格等,因此单一政策很难奏效,政府调控也要选择时机,控制幅度。在目前价格上涨的市场力量很强的情况下,政府提价的措施应当推迟出台,等一等,让一让,不要和市场挤,不要火上浇油。
长期来看中国没有高通胀
《财经国家周刊》:长期来看,中国CPI上涨有什么趋势?**********本<文<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陈东琪:估计这次CPI上涨会比上一轮经济上升期即2002~2008年的上升期幅度要高。
上世纪80年代的CPI平均上涨7.7%,90年代是7.8%,但是这些都是短缺经济时代的数字,最高的时候达到两位数——24%,当时是把计划定价变成市场定价,所有的商品供给短缺,所以导致了平均价格水平7%、8%甚至百分之二十几。
2000年到2009年这十年物价总水平上涨平均不足2%。从短缺时期进入到结构性需求不足——当然不完全是有效需求不足,使价格上涨的长期压力变小,才出现CPI上涨长期均衡水平不到2%。**********本.文.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财经国家周刊》:对今年经济形势以及价格走势的判断是什么?
陈东琪:历史经验显示,只要GDP增长速度在10%以下,CPI就可以稳定在5%以下。今年GDP增长可能在9.5%左右,CPI上涨率不会高于5%,尽管可能若干月份超过5%。分月份季度看,二季度物价上涨压力较大,上、下半年表现为“前5后4”,全年在4.5%或略高一点。大家主观上希望物价总水平低一些,但客观因素力量很强。
长期看,未来10年,特别是“十二五”时期,CPI涨幅预计比上一个十年高,平均在3%到5%之间,不是高通胀,而是一个中性通货膨胀,总体上可控,也基本可接受。
《财经国家周刊》:你认为下半年CPI会出现收敛趋势的原因是什么?
陈东琪:大宗商品比我们预期涨得快。短期因素促使5、6月份不会很快下来。长期来说,现在还不确定夏粮是不是丰收。如果减产了,投机者、消费者也会增加购买,增加囤积,推高价格。
5月份价格下来很难,但下半年会收敛。美国6月份完成QE2的定量宽松任务后可能会启动加息周期,4月7日欧洲央行已经加息了,一般来说,欧洲加息后美国也会逐步加息。如果定量宽松政策到期后,美联储下半年加息,CRB指数(美国商品调查局依据世界市场上22种的敏感商品价格编制的一种期货价格指数)可能出现高位震荡,对我国资源价格的传导效应短期减弱,使我国物价总水平短期收敛。
长期来看,中国劳动生产率提高、全球化等,加大了资源品使用的有效性,信息化调节了国际供求关系、进出口,加上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对长期物价上涨形成一定的约束,降低长期高通胀预期。同时,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长期趋向减速,这也会抑制长期高通胀倾向。对中国来说,通胀是一个短期危险。但只要政策取向合理,措施操作得当,可以防范短期高通胀风险。
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发挥更大作用**********本<文<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财经国家周刊》:针对当前通胀形势,国家应把握怎样的宏观调控思路?
陈东琪:稳增长、调政策、保基本、稳市场。总体上增加供给,合理调控需求,把握好度。
要保证农产品的供给,增加储备,适当增加进口,通过财税政策支持,降低进口成本,适当增加稀缺紧张产品的进口。即使是房地产,也要既控制投机和投资需求,又要增加有效供给,特别是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
《财经国家周刊》:国家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等调控工具的使用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陈东琪:关键是管好货币。利用好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政策。
数量调控要有度,央行报告透露存准率的上限是23%,我认为不能超过22%,商业银行还需要一定的流动性。下一步,存款准备金率使用空间已经很小,下一步最好控制在21%左右,无限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不仅会大幅度提高央行调控成本,也会不合理地限制商业银行正常流动性,抑制经济持续增长,更会造成资金数量配置双轨化和利率的双轨化,严重降低资金使用效率。
宏观调控要有长短结合的视野,要把“控短期物价”和“稳中期增长”结合起来,不要因为控物价而放弃经济增长和就业。在存款准备金率提高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效益的情况下,用数量办法限制信贷数量的结果是造成体系内和体系外的数量失衡,造成利率双轨化。直接损害的是中小企业,他们不得不从利率很高的灰色市场获取资金,代价很大。**********本.文.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下一步应该减少存款准备金率工具的使用,适当加大利率工具的使用,用提高利率的办法控制货币需求最有效,也最公平。也可以给老百姓一个负利率减少的预期,他们会理性地多一点储蓄。**********本<文<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