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手机硬件厂商的支持和配合就非常重要。那么,假如“点心”配合夏普手机、天语手机等硬件,开发出在这几款硬件上非常好用的Android新版本,也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毕竟今天的移动互联网创新的概念已经从单点变成整合,最终用户用得顺手,OS大量普及才是硬道理。
从已经发布的信息看到,夏普等在中国已经长期缺位的手机厂商试图力挺“点心”,而天语、华为、海尔等也在开始进行合作,这都体现了李开复在资源层面的影响力。即便这些合作还很初期,但显然资源的对接才是创新工场提供给产品团队的最大价值。
从大的战略来看,开放的操作系统对用户和应用开发者越来越重要,也因此对硬件厂商重要起来。当然,在中国又会增加新的约束条件。国内,甚至国外的一些硬件厂商在软件方面的能力远远逊色于互联网公司,所以才出现像谷歌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推出Android这样的开放操作系统,短短3年就占据Top 3手机操作系统的故事。但在国内,不可避免的政策风险是,开放的Android无法很好管理内容的审查,这又给国内的互联网企业进入移动互联网带来了机会。创新工场的移动互联网布局正是基于对这一背景和风险的深刻认识。
所以用户需求、本土政策约束、硬件厂商和开发者需求都给了一个第三方的、兼容多应用的,同时又能易于接受内容管理的手机操作系统打开了一个机会窗口。而李开复正好具备一些资源,比如工程师群体的号召力、良好的媒体形象和政府关系、富士康等硬件大佬的支持。抓住这个窗口,就是创新工场移动互联网布局的核心思路。
因此,创新工场就是一个给创业者提供更低成本、更快速度对接资源的平台,是给创新插上翅膀,安上引擎,然后快速批量生产成功产品的“工场”。而传统意义上的孵化器和天使投资肯定不是李开复的模式。
椰子型的组织
9月8日创新工场一周年的活动中,李开复表示包括母体和所投公司,现在旗下已经有200多人的规模,而据李开复透露,未来还将扩展到300人。活动当天创新工场人员齐聚。有意思的是,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这里面其实有4种人,他们衣着各不相同:
首先是穿T恤的,他们是程序员、构架师、产品经理、UI设计师等。他们人数最多,年龄最小的只有李开复年龄的一半大。但其中许多人,比如创新工场的首席布道师蔡学镛、创新工场首个对外投资项目“乐阿打折”创始人李琪缘等人在代码世界的年龄超过10载,属于业界稀罕人才,众多IT公司可遇而不可得者;
其次是穿衬衫,未着西装的。这群人数量不多,但很活跃,以创新工场的管理合伙人汪华为代表,属于投资团队,也承担一些年轻团队的教练员角色。他们在互联网创业公司和大公司都做过,有一定阅历,社交面广,每天见各种各样的创业团队,内外兼顾;
更少的是一群着西装,未打领带的。以创新工场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徐磊为代表,他们属于商业拓展团队,主要工作是对外。目前创新工场对外已经有一些合作,比如夏普、天语、华为、海尔等,将来应该还有更多硬件和互联网巨头会加入这个合作圈。
最后是几位西装、领带全齐的,他们是金字塔尖的人。以李开复为代表,还包括有时来工场探探班或者重要发布会上前来捧场的大佬、LP们(Limited Partner,有限合伙人,即VC/PE的出资人),比如郭台铭、徐小平等;有时还会出现一些北京市或其他地方政府的官员。他们都以资本为纽带和创新工场在一起。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