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上药集团宣布,即日起将在上海华氏大药房旗下的300余家门店中销售抗甲型H1N1流感药物磷酸奥司他韦(即罗氏“达菲”,商品名称“奥尔菲”)。 同样获得原研药厂商瑞士罗氏授权的,还有民营企业东阳光制药,但后者目前只能进入政府采购。 争夺零售与政府采购渠道的暗战正酣。进入零售渠道是上药试图获取更大市场份额的努力之一。此前国产达菲只能通过政府采购渠道获得应用。 中国重症病例的增多也增加了达菲的需求。据卫生部通报,截至11月2日,重症病例累计118例。而达菲是目前重症病人必需的药物。作为抗病毒药物,达菲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治疗药物之一。 随着中国甲流防控策略从防扩散转向重症救治,抗甲流药物企业获取了巨大利润。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保守估计每粒达菲可赚3元,上药集团因此一个月可赚3000万元。 还有更多的甲流药物研制企业试图进入。广药集团日前正式提出“强制许可”生产达菲的申请,尚待批准。 渠道战 2005年,中国曾围绕治疗SARS特效药——罗氏公司的达菲展开了生产授权的谈判,最终瑞士罗氏选择把达菲的生产许可授权于两家中国公司——东阳光集团和上药集团。前者为广东民营企业,后者为上海国企。 根据当时的协议,两家企业生产的达菲只能供应国家收储和政府采购,罗氏制药的原研产品则继续在商业渠道销售。 “现在可以进入商业渠道,是后期我们通过谈判取得的,这是上药集团面对疫情所做出的积极反应。”4日,上药集团助理总裁葛剑秋对记者表示,区别于其他获得授权提供国家储备药品的厂商,上药集团是除瑞士罗氏以外唯一可在中国大陆进行“达菲”商业化运作(即向分销商、医院及零售药店销售)的企业。 这也意味着,从5日起,上海华氏大药房的300多家门店均可以凭处方销售达菲。这也是目前唯一进入商业渠道的国产达菲。此外,在上药集团统一协调下,磷酸奥司他韦已经开始通过上医股份分销渠道全面推向医院,主要铺货在重点地区的三甲医院。 记者了解到,上药版达菲一盒2粒,售价40元,一个疗程需要5盒,也就是200元。 事实上,在2005年获得授权后,上药集团并未大规模启动达菲的生产,直至此次疫情爆发。今年年初,在全球性的抗甲型H1N1流感形势下,上药集团重新恢复生产磷酸奥司他韦。8月,上药集团参与承担了磷酸奥司他韦的中央医药储备任务。截至10月17日,上药集团所属的三维制药有限公司已经顺利完成100万人份即1000万粒磷酸奥司他韦国家储备任务。 “今后公司会在尽力满足政府采购的前提下,大力向医院和零售药店提供国产达菲,必要时将添置生产设施以扩大产能。”葛剑秋表示,三维制药目前满产的生产能力是月产1000万粒100万人份以上磷酸奥司他韦,并正在挖掘潜力以进一步提高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