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在美国的大学录取过程中,它总共有16大项的指标,其中SAT是其中的一项指标,是一个小项指标,而且它在整个美国大学的评价体系里面只占到25%的比重,因此SAT满分最多能够在这个评价体系里面得到25分,满分不被录取是很正常的。
解说:
2010年是高中课程改革在全国大范围推广的第一年,而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单一的分数考评学生的应试教育理念。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正式通过,2010年,我们希望这将是高考状元炒作的终点。
主持人:
炒状元不好,但是我有一个问题,你说在咱们现行的教育体制之下,比如说培养出来一个状元的高中,他打出一个横幅,我来让大家知道,我能够培养出这个状元,有什么不好呢?因为高考状元毕竟是一个综合性因素托举出来的一个结果?
白岩松:
怎么说呢,我们不想去说炒状元有多么多么不好,因为各方有这样的自由,比如说媒体知道公众是需求他们,是由需求造成的,所以媒体要第一时间把这个状元给找出来,那么学校也有一些骄傲的资本,但是当所有的因素都捆绑在一起,使每年的状元秀炒得越来越热,而且越来越火爆的时候,它却像是中国教育现状的一个自我举报。它举报出来的事情却不是我们开心的,第一个它举报了,我们现在根本还不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而且似乎依然在愈演愈烈,这是举报的第一项。第二项,国家上上下下都在说别择校,别择校,想尽办法不择校,但是炒状元也在向全社会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不择校行吗?你看看,这些状元都是出在哪些学校,而且当一个城市、一个省、一个直辖市他的状元几次都出在同一个学校的时候,更会导致大家用权、用钱,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进行择校。第三个,也在进行一个自我的举报,其实全社会综合看来,对教育的理解,对状元的理解都不成熟。
主持人:
可是岩松你说学校也好,家长也好,他们就是那么不理智,非要去产生状元的学校去就读吗?
白岩松:
不能说家长们都不理智,是这样一个大环境,您觉得,或者说我觉得全中国的家长难道都傻到要让自己的孩子像一个苦力,少年苦力一样,每年背着沉沉的书报,读书要读到10点、11点,都不愿意。但是当你不愿意,而别人这样,整个大环境是这样的时候,你想心疼你的孩子也是不能的,因为你的孩子会落伍,你的孩子会失去自信,你的孩子会可能失去很多很多的机会,这样时候你就必须狠下心来,我想你我都经历过这样的一种转变。但是从另一方面,需要社会有一个综合的治理。透过自我举报的炒状元风,来让大家慢慢理性起来,我觉得这是一个过程,不意味着你做一期节目,或者说大家出了一个禁令,不炒状元了,大家就真的不炒了,只不过面上的事,骨子没变。
主持人:
所以刚才岩松说到一个,渐渐不炒状元这是一个过程,我们也看到一些地方意识到炒作状元带来的危害是比较大的,也出台了一些措施,比如说要淡化对于高考成绩、高考状元的炒作,但是这些措施推出来之后,我们看起来,效果却并不好,到底怎么回事,怎么看这种现象,我们记者也采访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先生,听听他怎么说。
(播放短片)
熊丙奇:
现在政府部门就要求学校或者是考试机构,不公布学生的成绩,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说,它是有违阳光高考的,它只是为了创造一种所谓的素质教育的环境。因为从考试监督来讲,如果说同学们都不知道其他的学生考多少分,基本上是无从监督的。不断地发禁令去禁止炒作高考状元,炒作高考分数,还不如务实地去面对我们当前的应试教育的症结,真正地推进打破一考定终身,推进多元评价体系的建设,然后建立一个以高校自主招生,学校多种选择为基本格局的新的高考制度。 本新闻共 6页,当前在第 5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