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大保障房供应
综上所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措施的目标导向应该弱化其价格导向。政策焦点应转向理顺市场供求。
具体来说,政府应该大力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以保证社会底层居民的住房需求。中国的房改从1998年起步,并大力引进了市场化机制,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市场机制无法解决社会贫富不均造成的房屋资源不公平分配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从社会福祉的角度出发,政府应该为相对弱势的居民提供价格较为便宜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
同时,尽管监管部门一直表示要抑制投机性购房,但从政策措施来看,却采取了“取消三套房贷”等行政调控措施。笔者认为,抑制投机性购房的大方向并没有错,但更应该使用利率等市场手段,比如说取消折扣利率等。同时,由于中国目前存在着实际负利率,货币当局应该逐步提高利率,以抑制存款从银行体系流入投资领域的行为。
而房地产税等政策也可以逐步纳入政策考虑。房地产税的征收尽管备受争议,但这样一个税种的推出能够增加房地产投资的成本,并压缩投资撤出所获得的收益,对于抑制投机性需求的作用仍然是较为明显而长期的。
从更为长期的角度来看,中国房地产业仍然与强劲的城市化进程紧密相联,因此房地产价格的长期趋势仍然是向上。但从供给端来看,中国政府应该鼓励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加快发展,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居民进入城市,从全国的角度来看,中小城市的逐步发展和兴起,不仅可以减轻大城市的房屋需求和房价上涨压力,也能够为更多的城市居民提供更为舒适和价格相对低廉的居所。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