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肖元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我国富煤少油,当初国家发展煤化工实际一方面是出于战略考虑,另一方面才是考虑原油价格持续走高、煤化工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他表示,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下跌,煤化工企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煤制甲醇由于短期内上马项目过多导致产能过剩,所以甲醇价格下降尤为明显。对于未来国际原油价格趋势,他表示油价走势受宏观经济影响很大,影响因素众多,“但金融危机不结束,油价肯定还是会继续下跌。”
国信证券首席化工行业分析师邱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煤化工的前提条件就是高油价的背景,我们现在担心的并不是80美元/桶的油价,而是油价下跌趋势,是否会跌更多。从行业来说有这个风险,而且风险是肯定存在的,因此对整个煤化工行业肯定是不利的。”对于公司,邱伟表示只有那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才有抗风险能力,对于那些盲目扩张的企业风险则很大。
国家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煤化工问题实际上不光是油价问题,而是整个能源架构问题。煤制油、煤制甲醇等的发展还是应当慎重分析,不能盲目地上项目,目前来看还是搞得太多了。”另外,他指出煤制油、煤制甲醇从能源系统来说不合理,我国自身的煤炭资源也面临紧缺的威胁,而能源的多次转换,必将在中间环节出现更大的损耗,所以,从能源的最大利用来看,这并不划算,“不属于是资源节约型社会所要做的事”。
他认为,“由于行业利益推动,煤炭资源省想拉长产业链,使煤炭产业增值当然有合理性,但是选择搞煤化工、煤制油还是欠缺认真的、宏观的能源战略分析。”对于煤化工相关的产业政策、行业标准的出台以及甲醇和二甲醚掺杂进汽油的标准,他认为国家不会在短期内出台标准。而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也曾明确指出:“对地方政府和企业发展煤化工产业的热情要积极引导,防止盲目发展和投资过热,规划的编制对规范和引导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由此来看,煤化工产业将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在相应的产业规划出台前,盲目上马项目,将面临政策上的风险。 本新闻共 6页,当前在第 6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