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峰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有一次,他曾远赴深圳,参加某通讯机构的笔试、面试。从考试到成绩公布,他在当地待了将近两周。为了节省成本,他住在当地的地下室旅馆,80元一天的床位。再加上往返火车票将近800元,及其他费用,共花去3000多元。
“从去年暑假起,我就开始打工赚这笔求职费用了。”自诩为“贫二代”的宁波大学应届毕业生刘玲表示。高二时,父亲的一场大病耗尽了家里的积蓄。刘玲的大学学费是当地的镇政府资助,生活费则是她平时做暑期工赚得。
“贫二代”要“笨鸟先飞”“贫”资本不“贫”能力
值得欣慰的是,对于“贫二代”在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注意到并出台了相关资助政策。近日,辽宁省大连市市政府设立了每年不低于300万元的就业援助资金,这项资金将用于为贫困生提供求职补贴、就业培训实习以及储备一定数量的过渡性就业岗位等方面。而浙江省人事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对于贫困生的就业资金专项资助工作,也已提上日程。
各高校的资助措施也已出台。每年9月到第二年的5月是招聘季节,这一时期,北京大学就业指导中心都会举办贫困生就业相关心理讲座。据相关负责人介绍,400多人的阶梯教室往往挤得密不透风。
该负责人认为,对大多数“贫二代”来说,就业成本和社会关系是他们在应聘中最大的难题。相对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同龄人,“贫二代”要面对求职成本带来的经济压力,同时,他们因为缺乏人脉,找到好工作的难度更大。
陈昌凤教授表示,贫富二代是社会问题。高校不可能解决这个宏大问题,但能做到的是,首先让绝大多数学生公平竞争,并激励学生自强不息。
记者在调查中欣喜地发现,90%的被调查者认为,不管在何时何地,个人能力永远是求职应聘中最大的筹码。“我依然充满信心。”张一男笑言。她已经积极投入到job hunting的前期准备中。她坚持,所谓“贫二代”要“笨鸟先飞”,“贫”资本,不“贫”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