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你问我答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新闻 - 奇思妙想 - 创业博客 - 创业论坛

创业加盟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 商业模式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创业资讯宏观经济→新闻
    


观点:中国楼市问题比美国更严重?


cye.com.cn 时间:2010-7-12 9:58:22 来源: 作者:李国平 我来说两句

年轻人是我们国家的未来,他们的“焦虑”和不满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不太认同任志强“买不起房就回老家”这种简单、粗暴的态度,即使话中有一定的道理,也只会激化对立的情绪;可是我更不认同李稻葵教授以所谓的“同理心”去认可、渲染,甚至夸大化年轻人的这种“焦虑”情绪,因为这样不但于事无补,而且只会适得其反!老经济学家成思危先生日前表示“即使现在的房价降50%年轻人照样买不起房”,你不得不承认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客观现实。

李稻葵教授生在60年代,而这一代人中的大部分在中国城镇属于“有房阶层”,其中部分还是被许多年轻人“仇视”的“拥有多套房”的。然而,60后也好,70后也好,也都经历了从年轻到不年轻,从无房到有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毕业大家都住在单位集体宿舍(有些还没有),结婚了才分一套很小的福利房(许多都还分不到),以后才经历“房改”;从企事业单位“下海”的都是辗转租房,三十多岁事业初成才能买上一套小户型的商品房,四十多岁有积累了才换大房子“改善”,其中比较成功的会再买多套“投资”或留给90后的孩子……这一代人目前正是“上有老,下有小”,其中大部分人倾其半生所得以及未来收入注入所拥有的房产,并将孩子的教育费用、自己和父母随时可能发生的额外医疗支出及未来不可预知的养老的需要都寄望其中……这就是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在这十几年的发展中自然形成的房产拥有者的社会结构和年龄层次。李稻葵先生似乎更应该帮助年轻人理清人生奋斗的路径,以及清晰目前年龄段事业、生活的正确定位,而不是跟着“起哄”,强化年轻人不切合实际的“焦虑”与不满的情绪。

李稻葵教授在美国波士顿学习、生活了许多年,照理应该将自己所熟悉的美国年轻人30岁之前买不起房也是“常态”而且也没有普遍“焦虑”的情况转递给中国的年轻人,让大家的心态趋于平衡,而不是经过似是而非的“比较”得出我们比美国问题“更严重”这样耸人听闻的结论,火上浇油,从而使我们的社会“焦虑”更严重。李稻葵教授其实是可以运用金融学的专业以及西方国家许多有能力买房的人群仍然选择租房的事例,来引导年轻人,告诉他们买房——尤其是经济实力尚不足够的阶段——未必是唯一或明智的理财决策,告诉他们首付以及三十年的累计巨额利息完全有可能彻底透支他们的未来的消费力,并极大地降低他们未来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中国买不起房的年轻的人的“焦虑”其实主要是来自于社会的压力,包括周边同龄人置业行为以及婚偶对象等等的压力。李稻葵教授如果用传播“焦虑”论的精力,以对社会有影响的学者身份来对社会传播年轻人正确的置业理财观,那么不仅无力购房的年轻人的因挫败而产生的“焦虑”感将得到有效消除,同时也可以极大缓解来自社会、来自“女朋友”乃至“未来丈母娘”的压力。那才是真正帮到这些年轻人,而不是用比这些年轻人更“焦虑”的大声叹息,将这些年轻人置于一场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完全没有胜算的游戏中,注定成为“失败者”而经受更严重“焦虑”的折磨。

我认为李稻葵教授关于中国房地产问题比美国“更严重”的观点,真正“有害”之处还在于相对弱化了美国当时房地产问题的严重性,而这种“弱化”将很容易使我们忽略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问题中吸取最重要的教训。

众所周知,这次的全球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地产的“次贷”引发的,而所谓“次贷”是美国政府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制定的替代性经济刺激政策,经过华尔街的精心“设计”,其核心内容却非常简单,就是将美国大量的本来根本没有购房能力的人群卷入购房投资,发动了一场房地产真正的“全民游戏”。而正是这种“全民游戏”,无限扩大、拉动出巨大的“需求”,才使得房地产资产价格飞速上涨,终致无可收拾的地步。

本新闻共4页,当前在第2页  1  2  3  4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新闻

·2010金科创业行天下●创投沙龙 ·《创业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挑战赛
·BTV《成长在北京》融资对接报名 ·人大明德女性硕士研修班
·YBC青年创业大讲堂将举行 ·3月25井冈山红色领军之道
·吉林通化3500亩用材林转让或合作 ·《中国教育机构名录》网上订购
·14日董进宇博士北京演讲 ·3月卓越领导力总裁训练营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