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
各观测站联动为“嫦娥”护航
昨日下午6时许,在嫦娥二号卫星发射进入倒计时时,航天城飞控中心在两小时内进行了最后一次综合检查,通过全面监测,各系统运行状态稳定。为此次发射任务提供监测等服务的其他各站接力完成了对“嫦娥二号”飞行的测控工作。
嫦娥二号升空后,首先在厦门上空经过367秒。就在嫦娥二号发射进入倒计时1时许,厦门站实时监测了火箭“三级一次关机”。在嫦娥二号卫星火箭星箭分离733分钟后,喀什站也展开了监测工作,开始担任连续跟踪监测任务,时段长达11个小时。上海站10分钟完成卫星初始轨道确定工作,并将从今天清晨展开全面监测工作,积极配合嫦娥二号运行的后期联动工作。青岛站和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也将为辅助测控“嫦娥二号”提供帮助。此外,执行嫦娥二号卫星海上测控任务的远望三号、五号、六号航天远洋测量船,已经顺利抵达太平洋预定海域,迅速展开工作,在大洋深处列阵守护嫦娥二号卫星的奔月之旅。
特派西昌记者杨大正钟锴
见习记者蒋哲
■预测
国际合作成未来太空探测必然趋势
由于月球的探测开发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而且耗资巨大,而国际合作则可以减少预算开支,有效降低风险。于是,在逐月的太空战场上,各国开始寻求合作盟友。
总部位于巴黎的欧洲航天局成立于1974年,现有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等17个成员国,它是欧洲国家政府间的空间探测和开发组织。欧航局官方宣言称,希望“集17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完成单个国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的确,在各国的月球乃至于更远太空探测计划中,“国际合作”已经成为一个绕不开的关键词。欧航局的内部合作,为长远的月球探测开发,各国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借鉴。国际上探月开发的合作,也早已经开始。
2004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宣布了美国新的太空战略计划后,包括俄罗斯、欧盟、印度等多个国家都曾明确表示希望美国能开放计划,让更多国家能够参与,并与美国国家航天局有了实质性会晤磋商。
2008年7月,美国、印度、韩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签署了联合探月协议,共同发起了名为“国际月球网络”的探月活动,计划逐步在月球上建立数个科学站。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