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当全球经济在“二次探底”忧虑和刺激性政策退出的双重压力下负重前行时,中国经济率先走出金融危机影响,在“最复杂”的一年里呈现出这厢风景独好的喜人景象,勾画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一年,中国经济充斥着诸多意外和变数,那些“意想不到”成为历史的一段段镜像,展现出2010年的时代印记。
2010年,当年初人们在揣度楼市“拐点”是否来临时,房价却全国范围意外飙升,从而引发了“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2010年,当人们以为“蒜你狠”、“豆你玩”行将退场时,年末农产品带动的新一轮物价上涨却突然袭来;2010年,又是一个大灾之年,粮食产量“七连增”却给我们带来了喜悦和自豪,更击碎了物价大幅波动的根基,管理通胀预期有了坚实基础……
回顾过去一年,那些“意想不到”有的让人惊喜,有的使人无奈,然而更多的是“意料之中”,只是在时间、程度或者数量上多少出乎我们的意表。中国经济网记者梳理和盘点一年来中国经济的这些“意想不到”,试图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启发。
一、房价“意外”飙升引发“史上最严厉”楼市调控
据统计,2010年包括国务院、央行、国土部、住建部、国资委等在内的国家多个部委共出手40多次间接或直接地给房地产市场施加影响,调控措施贯穿全年,是历年房地产调控中力度最大、策略最多、持续性最长的一年,而引发“史上最严厉”楼市调控的直接诱因就是2010年初房价的“意外”飙升。从2010年初,先是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地王”,继而以北京为代表的大城市房价飙升。4月17日,国务院出台“新国十条”,9月29日,“新国五条”出台。“政策很给力,调控有压力”,这是2010年的楼市图景。2010岁末,突如其来的加息令房地产市场再一次感受到“从紧”的气氛。房地产主管部门已开始密集部署2011年调控,土地、信贷、税收等政策将进一步趋紧,楼市调控已经步入常态化阶段。1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关于房价的提问时表示,今后将从两方面继续加大力度:一方面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另一方面是抑制投机行为,利用信贷杠杆加强对土地市场的管理,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房价会回到合理的水平。2011年“继续坚定不移地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这是2010年岁末在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传递出来的信心和信号!
二、中国经济增势强劲 A股表现全球最“熊”
2009年A股市场强劲反弹,一度让各方对2010年A股的市场前景充满了期待。然而,现实却给了投资者当头一棒。“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中国的经济表现不仅好于新兴经济体,更令正处于泥淖中的美国、日本和欧洲难以望其项背。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0.6%,并由此连续二个季度超过日本,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目前市场普遍预测,2010年中国GDP增速有望在10%以上。但是中国的股市却是令人难以理解!从沪指全年走势来看,沪指从2009年12月31日的3277点,经过了大跌大涨的洗礼之后,截至2010年12月31日,沪指报2808点,A股市场交出了一份不令人满意的答卷,沪指2010年以来下跌469.06点跌幅14.31%,在全球股票指数涨幅排名中列倒数第三,仅略强于身陷欧债危机的希腊和西班牙。
三、大旱大涝挡不住粮食产量“七连增”
今年以来,多发、频发的自然灾害使稳定粮食生产面临严峻考验,连续增产难度大大增加。但奇迹就这样发生:农业部通报,2010年我国粮食总产达到10928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七年增产,粮食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这是我国农业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经稳定在1万亿斤的水平。粮价涨,百价涨;粮价稳,人心稳。粮食产量“七连增”对于平抑物价的作用极其重大,为管理好通胀预期、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中国粮食产量“七连增”对稳定世界粮食价格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世界粮食市场也是个好消息。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