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高铁“给力” 中国速度再次震惊世界
2010年12月3日,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间的先导段联调联试和综合试验中,由中国南车集团研制的“和谐号”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在上午11时28分最高时速达到486.1公里。这是继2010年9月28日沪杭高铁试运行创下时速416.6公里之后,中国高铁再次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时速486.1公里是喷气飞机低速巡航的速度!“给力”的中国高铁再度刷新世界铁路运营速度纪录,演绎“高铁奇迹”。据铁道部公布的数据,中国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531公里,居世界第一位,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九、央企重组大潮未现
2010年12月22日,被称为“中投二号”的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至此,国资委既定的“到2010年底,中央企业减少到80-100家”目标并没有实现。而此前有人所预计的“22家央企将‘打包’装到国新公司的情景”未能出现,国资委管辖下央企数量仍有122家。在李荣融执掌国资委的7年里,他全力推进央企的兼并重组、主辅业剥离、做大做强主业,在他的任期内,原有的196家央企,被以各种方式兼并整合至123家。2010年初,中央企业非主业宾馆酒店和房地产的分离重组工作全面展开。2010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似乎预示着央企重组进程全面提速。同月,王勇接替李荣融出任国资委主任,不久后,国资委理念发生转变。王勇指出,央企重组的方向和目标不变,但具体进度“要服从工作质量和效果的需要”,这就意味着央企重组的目标和方向不变,重组工作却变得“任重道远”,央企数量,并不是重组工作的决定性因素,而是要保证重组的质量和效果。
十、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
2010年12月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向外界释放出重要信息:我国货币政策将由此前的“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与过去两年强调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同,此次会议提出,要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2008年9月份以来,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形势,我国采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降低经济主体融资成本,有力的支持了中国经济的复苏。然而“适度宽松”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非常之举”,随着中国经济已经企稳回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应及时退出。其实,2010年央行从公开市场操作频率加大到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再到两次加息,货币政策转型热身已经开始,这也为货币政策转“稳健”大戏的上演,埋下了伏笔,因此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只是“合理”的“意料之外”而已。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