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客,跨进企业的助长“摇篮”
在中国,大学毕业生数量连年增加,2007年已近450万。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目前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已是现阶段政府和社会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一方面,大学生们在实践着自己的新财富梦想;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使得这一商业领域的行为,更赋予了公益性的商业价值。
■ 本报记者 李小健
近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温州市拜丽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秀东宣布:投资1亿元携手团中央,成立拜丽德全国大学生创业基金,并启动“千万亿”工程。
拜丽德全国大学生创业基金“千万亿”工程,即是在全国1000所高校实施该项活动;每校认定十名学生组成活动实施团队,计1万人;每个活动团队投入10万元,计1亿元,计划在3到5年之内初具规模。
在中国,大学毕业生数量连年增加,2007年已逾450万。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目前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是现阶段政府和社会都关注的问题,并且还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随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企业关注,大学生创业的环境和形势将越来越好。据悉,拜丽德全国大学生创业基金于2007年12月正式面向社会推广,凡有志创业的在校大学生均可申请报名,取得“千万亿创业基金”申请资格,便有机会获得拜丽德集团提供的创业基金,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从休学到退学
岁末年初,又临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高峰期。在看到师兄师姐们大多都未能找上称心如意的工作后,张信不顾多方劝阻,索性踏出校门,从北京跑到山东潍坊,坚持走“适合自己”的创业之路。
张信是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的学生,一直以来,学习成绩优秀。在他老家——山西太原的一个偏僻山村里,他是惟一考上国内知名高等学府的孩子,父母和村子里的人对他都是期望有加。
去年9月份,张信进入大学二年级,就在这时,他对曾经向往的大学生活开始产生厌倦,“在学校里呆了这么长时间,由于自律性不强,加上城市环境的影响,学业荒废了许多。”张信说,每隔一段时间,家里就有电话打到学校来,鼓励他好好念书。
家里的关心令张信压力更大。“我们专业,2006年毕业的师兄师姐们,找到好工作的更不多。父母辛辛苦苦赚钱,全花在我身上,我即使读完大学,还将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不如早点融入社会。”
随后,张信将自己的想法告知家里,遭到父母的严厉反对。尽管如此,张信仍然向学院申请“休学”,以此缓和家人的反对态度。恰恰此时,张信的一位初中同学来电,说他正在山东潍坊筹建公司,张信便加入公司的创始团队。
在山东经过半年多的社会实践后,张信认为自己找准了路,“在这段时间里,我感觉很充实,同时,工作之余,我也常常看书,获取精神食粮。”于是,他便正式退学了。
“我对自己的选择一点也不后悔。”他很有自信地说,公司承包山东一家大公司的出口贸易业务,市场空间还不错。
对于张信的做法,他的宿舍好友认为,大家更多的是羡慕。“尽管就业形势不好,但是要放弃苦读几年才考上的大学,大家都没这份勇气。”
“张信是属于比较偏执派的创业者,公司能否做好完全是个未知数,太冒险了。其实,他完全可以结束学业之后,再去创业。”一位家长表明意见说。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