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你问我答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新闻 - 奇思妙想 - 创业博客 - 创业论坛

创业加盟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 商业模式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联盟→新闻
    


大学生“村官”吴奇修畅谈基层之路


cye.com.cn 时间:2009-11-30 8:29:52 来源:创业网cye 作者:梁昌杰 我来说两句

  吴奇修,1987年从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机会,主动申请下基层,到湖南省贫困县涟源县(后改市)工作。先后担任涟源市计委副主任、茅塘镇党委副书记、石门村党支部书记。他扎根农村,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在石门村担任党支部书记7年多时间,将石门建成湘中“首富村”和全国文明村。

  党的十六大代表,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现任湖南省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

  本报“基层之路怎样越走越宽”系列报道引发持续关注。11月27日,全国首位大学生“村官”吴奇修接受本报政治版和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邀请,与网友在线交流。

  朝气、锐气、书生气让我走向基层

  记者:1987年,北京大学毕业的时代骄子,什么力量促使您主动到最基层工作?

  吴奇修:作为农民的孩子,我深知农村的贫穷。在学校参加社会实践时,看到家乡与东部发达地区有巨大差异,让我觉得需要有知识的年轻人去基层做点实事,带领群众创业致富。可以说,是朝气、锐气、“傻气”、书生气促使我22年前义无反顾地走向了基层。

  网友“胡全坤”:与您的理想不一样,现在的大学生更多地是把“村官”当成一个职业,这个职业需要有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吴奇修:大学生“村官”步入基层,面临着全新的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一方面要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任前培训,让他们掌握政策,熟悉环境。另一方面要搞好传帮带,比方可以明确一两名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同志定向做“指导老师”,使他们尽快融入当地环境,适应新的工作。三是要有配套政策和科学考评机制。只有让他们“干得好,上得去”,才能让更多人“下得去,留得住。”

  记者:本报最近有关王永利、师延林的报道也在读者中特别是基层干部中引起了热烈反响。您同样是从基层一步步走来的,对于他们的故事,有哪些共鸣?

  吴奇修:我们之间心是相通的。相同的选择和经历,都有近20年的基层路,他们的酸甜苦辣、他们的精神追求,我感同身受。他们对基层的那份理解、热爱、奉献是非常可贵的,这是共产党人高尚的思想情怀。

  基层是跟群众联系最紧密的地界

  记者:在您眼中,“基层”究竟是个什么概念?

  吴奇修:我觉得基层并不是简单的行政级别或是地域指向,基层是跟群众联系最紧密、最直接、最充分的地界。在这个地界上,群众利益诉求集中、问题和矛盾复杂、情况多变、创新活跃、条件比较艰苦。基层是社情民意的“源头”,是服务群众的“窗口”,是维护稳定的“前沿”,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是学以致用的“大学校”,是磨砺成才的“大熔炉”。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新闻

·11月28日北京家具城招商会 ·王一淇老师语言色彩课程
·时代中天诚聘停车管家80名 ·美国太平洋国家大学硕博士
·北京融富智道招聘投资经理 ·第十届学习型中国合作大会
·54期金口财总裁演说特训营 ·“均衡人生之旅”北京论坛
·SMI50周年盛典-夏威夷之行 ·长沙五一购物商圈店面转让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