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艺术学院的学生告诉记者,他来自农村,大学第一年的学费、生活费都是父母借的高利贷,那时他去食堂吃饭经常舍不得买菜,后来他和三个同学组成一支乐队,专门在婚宴上接亲和表演。现在每个休息日都有六七个“活儿”,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他的学费、生活费现在都不成问题,连家里盖房子、买化肥种子的钱都是他出的。
大一时就和同学筹资30万元开了一个“万货行”的高晓飞告诉记者,如果毕业后想从事跟所学的计算机专业有关的工作,必须在30岁之前就有自己的事业。对自己有一个“清醒认识”后,高晓飞开始涉足“商海”:从当业务员到自己当老板,高晓飞说自己是在“攒经验”。
曾是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生创业联盟主席的潘伟对记者说,现在很多单位在招人时要求有几年工作经验,学生在校期间,学校提供的实习机会并不多,所以经验只能靠自己积累。
一位大四学生对记者说,我班有个经常逃课经商的学生,在校期间很多科目“挂科”,英语连四级也没过,可最后他找的工作在全系是工资最高的。招聘单位的理由是:与其要一个学习成绩好不知有没有能力的,不如要一个有经验的成手,这也成为很多大学生经商的理由。
经商的代价是牺牲学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过早走上经商之路的学生大都与奖学金无缘,逃课、挂科、补考几乎成为经商学子的共性问题,学业和经商的冲突是他们最头疼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