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你问我答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新闻 - 奇思妙想 - 创业博客 - 创业论坛

创业加盟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新闻→新闻
    


港校毕业生回沪求职遇尴尬 输给月薪3千的海归


cye.com.cn 时间:2007-8-20 11:36:43 来源:上海青年报 作者: 我来说两句

  “港归”求职输给月薪3千的“海归”

  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香港8所公立大学首次大规模开放在上海招收自费本科生。在那个夏天成功考入香港高校的上海学生,都属当届考生中出类拔萃之材。一转眼4年过去了,这批上海学生毕业后现状如何?本报记者调查发现,无论是留港工作还是回沪发展,这些当年的骄子如今正在经历理想与现实的激荡。

  【四年前】

  2003届,“成色”更纯的一届

  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8所公立大学正式面向内地招收自费本科生。而被选中的6大生源大省(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福建、浙江江苏

  就在那一年夏天,余勤以英语128分、总分高于上海一本分数线50多分的优异成绩,顺利进入了香港中文大学法律系。

  一样“镀金”“成色”更纯

  她告诉记者,他们那一批考到香港高校的,普遍分数都很高,“这和以前可不同,那时候好多没考上大学才千方百计想到香港镀金的。”余勤回忆起那个夏天,还带着骄傲。

  虽然那年各所香港高校对各自招生的标准各不相同,但基本要求很一致:高考成绩至少要过一本分数线,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更要高人一等。为表现对于英语的特定要求,不少高校在招生时提出了诸如“托福测验(TOEFL)电脑考试成绩至少达213分或笔试至少550分”、“雅思考试成绩须不少于综合分数5.5分”的硬性指标,或者安排了英语水平测试或者笔试、面试以确定考生的英语水平。

  在“过五关斩六将”之后成功进入香港高校的学生都在当届考生中出类拔萃,是清华、北大、复旦、交大、同济等名牌大学的苗子。与前几年通过非公开途径到香港求学的学生相比,这群大学生的“成色”更纯。

  “留学”不成折中选择

  余勤母亲回忆道:“女儿的这个分数已经足以进入本地一流大学的法律专业,但是我们还是支持她去香港读书。因为,2003年的招生与之前不同,我女儿是通过高考模式正式考上的,这8所大学是首次以公开、正规的方式在内地招生,今后学历是受教育部认可的。”

  但余勤告诉记者,那时候许许多多选择香港高校的考生和家长都有着同样的心理,一方面,父母希望女儿能接受西方全新的教育方式,也希望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虽然家里的条件都还不错,但是一下子要拿出近百万送孩子到海外一流大学读书还是不切实际的。此外,对于这些海外学校的文凭回来后是否受到承认,心里也没底。而到香港读书,一方面也达到了“留学”的目的,另一方面家里也负担得起这笔费用。

  和余勤一样,本文的主人公王珊、张蕾等一起离开上海,登上了前往香港的求学之路。

  【回沪遭碰撞】

  在香港读的法律,在上海没了方向

  从香港中文大学法律系毕业的余勤,为何没能在上海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原来,在香港按照英美法系学到的法律和内地的法律有着明显差异。

  “我曾经到一家律师事务所应聘,在我之前有一个女生在接受面试,突然听见里面在说:‘《民法》通则第15条……’当时我的心就沉了下去。可想而知,最后人家也没录用我。”

  同样是今年毕业的张蕾与余勤有着相似的经历。在香港读广告与市场设计的她,想回内地找一份月薪能达到五六千元的工作。“但目前内地的行业发展趋势,小公司没有想过为一个专业人士准备这么高的酬薪。而大公司需要的是经验丰富的资深人士。”在投了五六份简历之后,张蕾“一下子找不到自己在上海的位置了”。

  2003年,王姗以优异的成绩从育才中学毕业考到了香港理工大学。大三开始,王姗就在香港一家餐厅,干起了售后服务,专门负责接听顾客的电话。她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快得到了餐厅老总的赏识,并极力要求王姗毕业后留在香港工作,并聘请她为餐厅的大堂经理,每个月是10000元港币。但是,王姗执意回上海工作,“一方面父母都希望我能回来,毕竟根在上海;而且上海发展的机会可能比香港更多。凭着之前的工作经验和流利的口语,要找一份白领工作应该不难!”

  回上海之初,王姗给自己定了找工作的“三不”政策:非跨国大企业不去;年薪低于10万元不去;非市中心工作不去。但在经过几次面试之后,才发现“海归”也不那么吃香了。

  王姗还记得有一次一家合资公司办事处在招人,消息刚在网上登出她就去了。哪知道一到那儿才发现她还不算早的,办公室里已经有几十个人在排队了。经过几轮考核之后,只剩下9个人,其中有3个和她一样都是“海龟”。当时她薪水没敢叫太高,开了5000元每个月,可最后他们挑中了一个英国回来的本科生,说是他有相关工作经验,并且只要求月薪3000元。

  【留港遇尴尬】

  月薪七八千元,在港成了“月光”

  在采访中了解到,办工作签证耗时太长是影响内地生留港工作的首要原因。2006年毕业的李欢告诉记者,他们这些内地毕业生要想获公司青睐并不容易,因为许多小公司首先会嫌工作签证太麻烦而放弃选择内地生。如果一家公司决定雇用你了,公司人力资源部门首先需要将财务报表等一大堆公司材料提供给入境处,而入境处最快要用三个星期的时间为毕业生办理签证手续,加上毕业生还需一至两个星期时间回内地办理余下手续,所耗时间就快要两个月,许多小公司不能接受。

  今年毕业的王磊也表示:“对于在港内地毕业生,允许有三个月在港找工作的时间,但如果三个月内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大部分人只有选择回内地就业。”今年不少和她一起的在港内地毕业生就不得不带着行李回内地找工作。

  顾婕妤,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电影电视系。之所以没有留在香港,而回到上海来发展,一方面是觉得想陪陪父母,觉得跟父母分开这么长时间。还有一方面也是考虑到香港的生活成本相对更高。

  “像我们读传播学理论的,在整个一届毕业生中能找到主流媒体工作的同学暂时也就这么一个两个,大部分还是去了一些相关的传媒制作公司或是一些副刊杂志社。”小顾告诉记者,“在毕业前夕,虽然也有一些公司表示留用我,但是刨去日常的开销,基本上也是所剩无几了。因此,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回来发展。”

  事实上,在记者的调查中不少学生都表示:“在香港一个毕业生,能找到一份月薪七八千元的工作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我们这些外来客而言,每月光是租房子就要花去三四千元。再加上水电煤、交通费,以及日常生活开支基本上也要接近三四千元,所以一个月下来基本都是白忙活。”

  另一方面,因为要考虑生活成本的问题,也使内地学生找工作更难了。“同样七八千的收入相对于本地的学生,他们一般都会欣然接受。而对我们来说,考虑到各方面的问题,肯定会要求跟高的收入,这样在职场上就更不具竞争力了。”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新闻

·BTV13日节目录制观众报名 ·上海谈商论道创业系列讲座
·创业网寻战略投资合作伙伴 ·80后创富论坛共创未来30年
·创业网向网友征集网站建议 ·北京新闻广播9月24日节目
·金口财总裁演说行销特训营 ·学习型中国-世纪成功论坛
·七彩公司招募大学生创业者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活动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