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变3独立生活培养新好男人
对于多数到香港就读的内地学生来说,这是18年来第一次长时间、远距离地离开父母、离开家。而对于从小拼命啃书本,没有一点自己时间和空间的应试“高手”刘毅来说,独立生活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上海到深圳再到香港,从进入机场开始,一切就要靠自己了:办理登机手续,过两道海关,乘火车换地铁再到学校,办理入学手续等,这一切只能是独立作战。”在最初那段时间里,一个人的生活几乎将这个1米80的大男孩打倒了。“我当时的生活是一团糟,上课老迟到,吃饭有上顿没下顿。当时就特别想家,甚至有直接飞回上海的冲动。”
所幸这场“噩梦”来得快也去得快,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刘毅逐渐适应了离开妈妈的独自生活。“自己现在想想都脸红,平生第一次洗袜子就整整洗了24双,因为我一共就带了25双袜子,再不洗就没得穿了。”刘毅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万事开头难,真的迈出了第一步,情况就开始好转了。”
如今的刘毅不仅能把自己的生活照顾得妥妥帖帖,更是练就了一手营养与美味并举的好厨艺。对此,刘毅笑言:“我相信,今后在找女朋友方面,我占有绝对的优势,因为我是标准的新好男人。”
蜕变4环境落差强化理解能力
“从小港剧看多了,觉得香港应该就是个充满梦想的地方。看到明星机会可能会大一点,喜欢哪个明星,搞不好哪天吃饭碰见,至少逛街的时候会见到。”对于香港这座城市,浸会大学的顾敏毫不掩饰最初选择的冲动。
除了港剧,香港文学也是这位上海女孩选择香港的原因。金庸、梁羽生、倪匡、亦舒、董桥,让她觉得香港是一个文学之都,对于香港的文化氛围也是比较向往。“我觉得香港的文化会比较多元一点,所以当初选择香港去上学。”
“去了以后才发现,我所想象的香港和现实的香港还是有段距离的。”顾敏坦言,港剧无法真实地表现香港这座城市。“在上海看港剧的时候,演员说的普通话都是配音的。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一点,我也不知道。”
至于香港的文化氛围,经过了解她才发现,不少作家都是1949年以后才到香港的,他们现在年龄都已经很大了,对于香港文化氛围的营造已经无法贡献出更多的心力。“就目前来说,香港是一个偏商业的社会多过一个偏文化的社会,理解这座城市必须切身体验过才知道。”
【港校说法】
内地生已经越来越理智
记者从几所香港高校获悉,内地毕业生大部分会在港就业或继续到海外进修,回内地就业的占少数。据香港大学统计,留港工作的内地毕业生中,从事的行业多为金融领域,譬如会计及审计、投资银行、银行及财务,也有部分选择医学领域。
香港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有关人士表示,从近几年来报考港大的内地学生情况来看,学生和家长所看重的并没太大变化,但心理准备更加充分,也更为理智。港大内地事务处有关人士表示,现在的内地学生的思想观念与香港学生更为接近,非常开放,融合起来也相当快,而且有了前几届的经验,他们的资讯更为完善,很多新生已经充分认识到毕业后要完全依赖自身能力加入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对于学校提供的平台和资源他们会更好地利用起来,以完善自我的成长。
【专家提醒】
盲目赴港“镀金”将遇巨大风险
“不管是内地高校还是香港高校,或是海外高校,在哪里读书对就业的影响现在已经越来越小,现在‘海待’不是也很多嘛。”对于赴港学生在留港工作和回沪发展中遭遇的尴尬,著名教育专家熊丙奇表示,赴港求学或者留学海外已经无法直接形成就业时的优势,毕业生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才是找工作的最大依靠。
熊丙奇认为,在毕业生薪资普遍不高的大环境下,赴港毕业生就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定位,对于教育的投入和产出要有更清醒的认识:赴港求学首先就是接受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和文化氛围,对于自己是受用终身的。
同时,他也提醒众多学生和家长,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赴港求学,首先要考虑家庭的经济实力,香港高校一年学费约为4万港币,住宿费约为1万5千港币,加上膳食、生活费用,赴港自费生4年总花费在40万元人民币左右。对于一般的家庭而言,经济压力可想而知;其次要考虑学生的适应能力,性格比较开朗的学生在适应新的文化环境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第三要做好未来的规划,盲目赴港“镀金”是要承担巨大的风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