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第一次创业的艰难,何兵仍然记忆犹新。他说,其实每一步创业都很难,包括各种审批手续的繁琐、资金压力、团队管理、技术攻关等各方面。他记得有次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点,和技术人员一起连续干了三个通宵。前面七个月没有一点收入进账,资金压力让他夜不安寝。有一次和合伙人出去办事,穷得连吃饭的钱都掏不出,卡里的钱不到100元。团队想法不一,磨合、沟通也要花费不少精力。“创业真是千头万绪,没有思想准备,还不如去打工,那要轻松得多。”何兵万分感慨地说。
复旦大学物理研究所研三学生郭少峰,2007年创办上海尤仕力等离子体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个过来者,他也经历了创业的种种艰辛。郭少峰希望大学生要理性创业,不要冲动。
对此,上海人才中介行业协会秘书长朱庆阳表示,他不主张大学生刚毕业就创业,因为这样成功率很低。“刚毕业的大学生连职业人都不是,如何变成创业人?”朱庆阳从2000年就开始接触创业大学生,发现失败者居多。他认为,创业要具备资产、项目、团队、市场、管理五大运作能力,大学生不具备这些基本技能,自己还没成熟,创业虽然是一个直接就业通道,但要“慎重,慎之又慎”。
李文浩当初是把父母为他准备的5万元结婚资金拿来创业。每月支出在1.5万元左右,李文浩的5万元支持不了多久,他当务之急是缩短网站研发周期,拿到融资。
3月10日,由上海银监局和上海市教委牵头,工行上海市分行与同济大学签订了相关协议,将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全面推进上海市高校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贷款。李文浩上周递交了贷款申请,目前还未得到回复,他同时也在积极申请大学生创业基金。
不拘一格选行业
一谈到大学生创业,多数人的印象是从事高科技行业。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却认为,让初出茅庐的大孩子们去办高新技术企业,是把大学生创业过于理想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