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说,在引导大学生选择创业项目时,总强调要与“大学生身份”对应,搞高科技、创新型企业,不太重视社会真实需求。大学生在选择“非主流”、“非共识”创业项目时,不但面临资金难题,还面临舆论压力,卖猪肉、卖盒饭,肯定需要很大的勇气。正是这种大学生创业必须“做大事、创大业”的观念,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创业教育不能过于理想化,应当树立更务实的创业观。”熊丙奇表示。
事实上,近年来,各地均出现了不少大学生“猪倌”,他们放弃办公室相对安逸的工作环境,选择了在许多人眼中“不入流”的行当。其中,有人成功了。2005年从山东经济学院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的王超,回乡后在租赁Cye.com.cn的桓台县果里镇一个百亩废弃窑湾里,开始了他的养猪创业梦。如今,他的养猪场生猪存栏量高达3800余头,再算上养猪场高达850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已经是个名副其实的富翁。
还有河南牧原养殖公司董事长秦英林,因为年初受邀进入中南海,并向温总理反映情况而闻名。不久前,他从内乡县农行拿到了5000万元贷款。
显然,实事求是地根据市场需求,衡量自身的能力和实力,才能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创业,投资何种行业。盲目创业,尽管是份人生经历,但代价也是巨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