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浙江省曾对省内的10所高校开展了一项联合问卷,3200名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超过半数的学生对自主创业兴趣浓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结构层次的优化和就业观念的更新,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催化下,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愿望不断上升。但在目前的大背景下,企业生存尚且面临“过冬”的窘境,“脆弱”的大学生创业之路更为坎坷。
如今,大学生卖菜、卖猪肉、开面馆、当“的哥”等创业形式频见报端,但多以失败的结局草草收场。
曾经红极一时的“网上卖菜郎”姚聪美,短短几个月,等记者再次登录他们的网上菜场时,却发现网页已经改头换面,变成了一个网络游戏的服务网站。“创业失败了。”姚聪美说。“创业项目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最大的错误就是我们没有经验,太过乐观了,而且扩大经营的步伐太急切。”姚聪美的这次创业以损失2万元而告终。
大学生创业难,大学生难创业,这其中不仅需要政府政策开辟绿色通道,更需要高校多管齐下,解决学生创业的相关顽症。
浙江对创业的政策“救赎”
近日,浙江省政府为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缓解毕业生就业难矛盾,印发《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
《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鼓励该省高校和各市县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支持毕业生开展网上创业,或以个体经营等灵活方式创业,并且给予一定的创业资金补助。对从事现代服务业及现代农业创业的,根据吸纳大学生就业情况,政府还将给予专项创业补助。
杭州市市长蔡奇也专门开过大会,落实相关政策,安排大量资金,刺激高校毕业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创业的团队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