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刺激了大学生创业的热情,但就业难,创业更不容易,多数以失败告终。资金、经验、人脉、资源、社会环境,诸多瓶颈注定了大学生创业是一条不平坦的道路。
浙江工商大学广告系大四学生周贝宁和几个同学一直对自主创业颇有热情,但因为资金限制、项目的选择等问题的困扰,迟迟未动手。“我们也知道政府对创业有支持,但是‘创业’并不是嘴巴上说的那么简单,根本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周贝宁表示,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相关知识的教育,也无创业经验。“万事开头难,可我们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开头。”
有调查显示,浙江省每年投入创业的大学生人数约有2000人,成功率仅为4%,虽已是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省份,但与全世界20%的成功率相差甚远。
业内人士分析,知识和经验的限制,还有风险意识和资金的缺乏,是造成大学生创业热情与成功率巨大反差的原因之一。为解决这个瓶颈,浙江省一些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制定了多项个性化措施,为学生创业提供滋生的土壤。
创业教育授人以“渔”
“学生创业”已成为高校里“点击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大学生创业之前的准备不够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业的成功。为学生提供系统和专业的创业培训,才是授人以“渔”。
据了解,义乌工商学院里,网络创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去年统计的数据,在校8000余名学生中,网络创业的有1200多人,达到钻级水平的也有几百人。
“随着电子商务不断做大,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为满足学生需求,学院正在打造创业学院,专门开设针对电子商务的课程,帮助学生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义乌工商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任何少庆介绍,今年下半年,学院还将开设四个“淘宝班”。“目前正在与淘宝网沟通,希望能够争取到专家来淘宝班开讲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