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学武,高中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没能进入大学学习。他打过工,在镇上开过蔬菜种子经销商店。2005年,秦学武被推荐选拔为“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学员,来到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习,他终于圆了多年的大学梦。
“家乡有我的理想,还有我带领乡亲们创业致富的承诺。”学成返乡的秦学武成立了德惠市三增农业科技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员由注册时候的5人发展到目前500多人。
吉林从2005年起,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每年从农村选拔2000名青年,到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农学部等涉农院校,进行大学专科学历教育,实行定向培养,用5年时间,使每个行政村都有一名有知识、懂技术、留得住、用得上的大学生。
政府埋单,农民受益——
万名农民圆了大学梦
这样年龄结构的大学课堂也许只有“文革”后刚恢复高考的时候才有:从十七八岁的青少年到40岁左右的中年人,有的学生刚刚走出高中校门,有的学生的孩子已经开始上高中。正是“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让这些或当初高考落榜的农家子弟,或在农村已经小有成就急需“充电”的农村青年走进了高等学府的课堂。
“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学员的学习,不同于传统的函授和农广校,是全日制,学员全部脱产在校学习2年,每年安排寒暑假各6周,同时,考虑到学员的实际情况,每年放春耕假、秋收假各4周。更让学员们高兴的是,在校学习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和书费全部由政府财政“埋单”,为此吉林省政府要出资6000余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