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贵先后从北京等地畜牧场买来25头种公猪,通过人工采集精液后以成本价为种母猪饲养户搞人工授精,大大降低了养殖户的饲养成本,受到养猪户的欢迎。目前,接受他服务的养猪户已达170多户。董家贵还利用所学,办起了养猪合作社,开设了饲料店、药店、化验、B超等项目。董家贵告诉记者,自己的大学没白上,“既富裕了自家,也带动了乡亲们致富。”
扶上马,更要送一程——
政策扶持还需再加力
“上大学,我们并不是冲一纸文凭,而是实打实想学知识技术。”来自农安县开安镇开安村的高俊明说。“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涉农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包括畜牧兽医、园艺技术、农村经济管理、种子生产与经营、中草药栽培技术、农畜特产品加工等,此外,还设有市场营销、法律法规常识等辅修课,高俊明说,学校课程的设置“非常符合农村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能学到真东西固然重要,但学成后政府的配套扶持同样不可或缺。记者对一个县2005级毕业学员回乡创业情况摸底调查发现,44名毕业生中有13名没有致富产业,基本靠Cye.com.cn种地为生;很多毕业学员的致富愿望虽然特别强,但因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特别是缺少资金,而难以找到合适的项目。由于县级财力有限,这个县的项目办负责人建议,省级财政应加大扶持力度,“省里重点扶持的农民大学生创业项目比例还是小,扶持的比例应该与招生的比例相适应,不应搞人头、搞平衡,影响招生积极性。”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邴正教授表示,“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的具体做法还需要进一步科学化。也有专家认为,要想彻底解决农村人才匮乏的难题,仅有“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是不够的,必须要构建一个按目标、分层次、有重点、有计划、有保障,灵活、多样、长效的农民教育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农村人才结构,提高农民文化、科技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