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办负责人韩如雪介绍,前四年已经招收项目学员8233人,其中已毕业两届共2966人,目前正在进行最后一批的招生,计划招收2550人。每个进入大学的农村青年都需要和当地签订至少5年的回乡服务合同,确保学到知识的人能够真正回到农村。
学有所成,带动一方——
技术撑起农村一片天
吉林农业大学教授车永顺说,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能够在短期内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带动农民整体素质提升。“实用就是人才,这些农民大学生回到农村后,能踏踏实实地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致富。”
过去农村乡土人才的培养基本靠自然生成,各地普遍存在人才短缺、总量不足、层次不高的现象。梅河口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科科长李国兴介绍,该市6000名实用人才中初中以下学历占到68.6%,在67名市级农村重点实用人才中,仅有3名为大专学历,14名中专学历。“项目实施以来,我们已经培养农民大学生150名,相当于过去近10年回到农村大学生的总和。”
长春市项目办负责人戴清春介绍,这一项目实施四年来,长春市共招生1648人,已毕业529人。据统计,毕业生返乡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及创业人数约450人左右,占返乡学员85%。已有学员创业项目57类共443项,总投资额7083万元,年收入达到2609.6万元,带动周边农户5398人。
农安县哈拉海镇农民董家贵从吉林广播电大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回到老家,发现家乡一些养猪户由于不懂人工授精技术,又担心养种公猪费用高,而放弃了饲养母猪,花高价外买仔猪。董家贵看到这样高成本的养殖影响了群众收入,于是决心从搞人工授精开始,用所学的知识为乡亲们发展养猪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