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念头源于“村官”的本职工作。“工作中接触到很多农业知识,对一些先进的种植技术有所了解,觉得可以在村上试一试。”李颜琰说,2009年1月,她和其他10位大学生“村官”创立了新津县大学生志愿者合作社,搞起大棚种植,并得到扶持资金20万元。
“我们种的蔬菜主打无公害健康牌,不使用农药、化肥。”合作社队长、另一位大学生“村官”李思辰说,这样种出的蔬菜很受欢迎。他们第一次在新津县彩虹桥市场摆摊卖菜,很快便销售一空。首战告捷,合作社盘算着在蔬菜上贴上标签,形成品牌,进军超市。谁知因为规模小、产量少,达不到超市最低进货量而搁浅。现在,合作社的蔬菜主要销往农贸市场和农家乐,但尚未实现盈利。
尽管如此,去年年底,合作社还是给每人“分红”200多元,“主要是鼓励大家。”李颜琰笑着说。
“今年的任务是扩大规模,种植一些附加值高的产品,最后打入超市,实现盈利。”李思辰说,因为大伙儿没有农业专业背景,缺少经验,去年主要是学习种植技术,今年才开始试着种植技术相对复杂的蔬菜。现在,合作社已经试种了两个大棚的黑茄子,长远目标是把种植面积扩大到100亩。
坐拥丰富产品资源创业第一年为何亏损
人物:吕新建
“村官”合同:2005年11月至2009年11月双流县正兴镇官塘村村主任助理
创业项目:农副产品营销
吕新建说,自己创办的双流县锦云顶农副产品营销专业合作社刚刚度过艰难的创业期,走上了正轨。
作为成都市第一批大学生“村官”之一,吕新建在官塘村村主任助理位置上已干了4年。他发现,正兴镇有十几家农业合作社,产品丰富,但一直缺少一个有力的销售合作伙伴。帮助本地农产品打开销路是他“村官”任上的主要工作之一,也成为他创业的灵感来源。2009年7月,吕新建走上创业道路。合作社启动后,吕新建获得了镇政府补贴的3万元启动资金和8万元贷款,还申请得到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1万元创业补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