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晚,共青团中央主办的“我与祖国共奋进”形势政策网络宣讲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网络传播由中青在线承办。四位青年代表委员与现场300名大学生和各大网站青年网民进行了互动交流。中国移动公司的“手机新闻早晚报”于12日报道了此次活动。今天本报刊发网络宣讲会上的精彩问答。
在90分钟的交流当中,网友提出的问题很多,由于时间原因,四位青年代表委员无法一一回答。中国青年报记者将把网友的问题整理、分类,带给代表委员,然后反馈给网友们。
3月11日,被很多年轻人视为“成功偶像”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电子公司董事局主席邓中翰,纠正了人们关于他的一个错误认识。
当天,由邓中翰主持研发的中国首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百万门级超大规模专用芯片“星光一号”,度过了10周岁生日。10年里,邓中翰的“星光中国芯工程”不但结束了中国无“芯”历史,还将国产芯片卖给了三星、索尼、惠普、戴尔、联想、苹果等跨国企业,占有了全球PC图像输入领域超过一半的市场。
1999年通常被认为是邓中翰创业的起点——那一年,他从美国硅谷回到中关村,创办公司。
不过,在3月11日晚由共青团中央主办的“我与祖国共奋进”形势政策宣讲会上,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与大学生、青年网民见面的邓中翰说,自己的创业起点不是1999年,而是从大学时代开始的。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邓中翰说,跟很多今天的年轻人一样,自己当年也是读大学时就向往创业,但这种感觉是“模模糊糊的”。
在团中央、中国科协等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挑战杯”竞赛上获奖,是他至今念念不忘的创业经历。那是1991年的第二届“挑战杯”,邓中翰当年是中国科技大学在校学生。
他说,自己从大学三年级开始做科研,发表第一篇论文,“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创业”。
作为一名本科学生,邓中翰做实验需要用到昂贵的仪器,也需要老师的指导。他回忆说,很多时候就是趁老师有点空去请教,或者是老师下班以后,自己去“加点班”。这种小事在他看来很磨练人,使他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去挖掘一些关键的人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我想说的就是——任何形式使得你能够独立,能够自主,能够追求自己的梦想,这样一种行为我认为都是广义上的创业。”邓中翰说,创业就是创自己的事业,不一定就是要创立公司。
他说,这类身边小事,哪怕很小也值得尝试,尽管它不一定带来什么直接的、功利的回报。
这位成功的企业家和科学家,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于一点:从被动地在校园里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寻找自己的未来,追求自己的梦想,自己只是比同龄人早迈出了一步。
所以,在“我与祖国共奋进”活动现场,面对网友关于“微创业”的提问时,邓中翰回答说,如果有创业的机会,哪怕是“微创业”,青年也应该多锻炼。这种创业实践的精神是值得鼓励的。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这样创业的青年,整个市场也不会繁荣,大家都过得很平淡。如果我们青年大学生不去大胆尝试,做不出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青年面貌的事情,我们国家就不可能向前发展。”邓中翰鼓励大家说。
在场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严望佳,曾经接触过很多大学生。她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是:在大学里面能为将来创业做什么准备?
在她看来,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在走向社会安身立命的过程中,年轻人必须学会塑造一种性格,能够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无私地提供支持和帮助,形成与别人共赢的一种合作的包容的态度。
严望佳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系。她当年学习了很多与数学相关的知识。很多人认为这没什么用处,可她觉得真的很有用,因为它训练了思维和逻辑能力。读大学时,她还尽量选修了与专业无关的课程,历史、政治、地理、天文……在讲座中,倾听人生感悟,为未来做积淀。
此外,她还建议多为同学服务。很多人认为这是浪费时间,她却认为这是在锻炼领导力和沟通力。
“学习好只是大学里可以做的事情中的一项。重要的是,我们要积累自己的势能。”
拉车的时候要抬头看路
“人生在每个阶段都有风险”,这是在场的另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的忠告。
刘庆峰对大学生们说,如果不努力,人生就会走样。即便你找到工作,即便你当了CEO,你不努力,明天就会破产。所以在任何一个阶段,人要有风险意识,要有忧患意识,要知道下一步主要精力用在什么地方。
他说,最关键是要有“自知”,知道自己怎样发展,才能积累能量。
有网友提问说,不少企业总以没有实践经验为借口,拒绝录用应届大学毕业生。刘庆峰这样提醒大家,在校大学生其实最关键的还是把学习弄好,学有余力再做社会实践。
他用武侠小说中的语句做比喻:社会实践相当于花拳绣腿,自己内在的积累,比如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知识属于内功,没有内功,再好的招数也不灵。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